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语文 > 文言文阅读综合习题(2)

手机扫码关注微信
随时随地刷题

文言文阅读综合习题(2)

推荐等级:
  • 卷面总分:100分
  • 试卷类型:真题试卷
  • 测试费用:¥10.00
  • 试卷答案:有
  • 练习次数:0
  • 作答时间:120分钟

试卷介绍

文言文阅读综合习题(2)

试卷预览

  • 61对《归园田居》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田园抒情诗。全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后的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之情。

    B.诗歌前六句表白诗人归隐田园的原因,中间十二句描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情趣盎然的田园生活,最后两句以能够摆脱仕途和尘俗约束,复归自然,感到内心喜慰作结。

    C.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归隐躬耕的原因有二:一是当时政治黑暗,官场污浊,他感到厌恶;二是他天性淡泊,不愿受束缚。前者是社会原因,后者是个性所致。

    D.诗人笔下宁静和平的田园风光是他当时心境的反映。而这些都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的。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2阅读[幺篇]和[上小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曲子都是刻画莺莺在酒宴上的心理活动,眼见张生别离前的痛苦,女主人公又怎不肝肠寸断,思绪万千,于是通过心理活动,细致地描绘了自己的离愁别恨,与前两首曲子写张生的痛苦相互映衬。

    B.[幺篇]刻画女主人公理智与情感的交锋。虽然明知“久后成佳配”,但仍然“悲啼”不已,甚至一夜之间就“清减了小腰围”,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言自己的离情别意。

    C.[上小楼]中“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总说,“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是分说,且陈情紧凑,一句紧似一句,既极好地陈述了时间之短促,又有“一唱三叹”之哀情,使曲末的抒情水到渠成。

    D.莺莺哀婉的倾诉,字字句句蕴涵着她对破坏她和张生的爱情、拆散他们的团聚、造成她的离愁的上天的幽怨和愤懑,与窦娥的控诉一样都有对封建统治的否定精神在里面。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3下列对《五人墓碑记》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把“大阉之乱”时变节易志的缙绅同五义士对比,反衬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高风亮节。

    B.本文把阉党的横行无忌、滥杀无辜的行为和五义士的事迹对比,反衬阉党的惨无人道。

    C.本文交代了五人墓的缘起,追叙了五位义士与阉党斗争的经过和他们的平生事迹。

    D.本文热情歌颂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光辉业绩,表明了作者是非分明的阶级立场。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4阅读[快活三]和[朝天子],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A.[快活三]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女主人公临别前味觉感受,虽有酒食,却不如泥土,女主人公的愁苦之情由此可见一般了。

    B.“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点明其之所以难以下咽,多半是酒里流进了太多的相思泪,这是承接上一首曲子继续写味觉失灵。

    C.作者巧妙地化用苏轼《满庭芳》的词句,再次表现出了女主人公的重爱情胜过重功名的进步思想。

    D.这两首曲词通过茶饭不思,肠胃里塞满的只有愁和恨,淌进酒杯的相思泪和宴席前的长吁短叹,让人生动形象地感受到了张生临别前的痛苦而复杂的心情。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5下面的文字是作者补记婚后与小轩有关的一段生活情景。其中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余为此志后五年,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归宁毕,转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何谓阁子也?”

    B.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C.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6下列选项中,反映作者乐观心志的选项是:①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④孟尝高洁,空有报国之情。⑤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A.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7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宾主尽东南之美--客人和主人都尝遍筵席上的东南美味。

    B.童子何知,躬逢胜饯--都督阎公的儿子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次盛大的宴会。

    C.四美具,二难并--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俱全,贤主、嘉宾难得一起聚会。

    D.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墙已被推倒,桑树、榆树出头的日子为时还不晚。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8阅读本文第二自然段,对“前太守 臣逵,察 臣孝廉。后刺史 臣荣,举 臣秀才”句中加粗的四个“臣”字,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9阅读[四边静],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霎时间”照应[滚绣球]中的“怨归去得疾”,[满庭芳]中的“顷刻别离”,再次表达了女主人公“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的心情。

    B.“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大有柳永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但“有梦也难寻觅”一句,凄迷苦情则更胜一筹。

    C.“知他今宵宿在那里”一句联想到漫漫征程,由此引起后面[五煞]的叮嘱,在结构上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D.这首曲子主要写酒宴结束,人将散,曲将终时女主人公眼睛看见的杯盘狼藉的场景。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70对《长亭送别》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亭送别展现的这卷别离图,由三个画面组成。第一是赴长亭途中,作者安排了三支曲子描述莺莺怀着难以排遣的离愁别恨,前往长亭为张生送行。第二是长亭别宴。作者用九支曲子表现了交织在莺莺心头的依恋、悲伤的情思。第三是长亭分别,袒露了莺莺复杂的内心世界:离愁与忧虑。这折戏由莺莺主唱,虽没有跌宕曲折的戏剧性情节,却将人物的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B.莺莺对张生的爱,原本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幸福爱情,她送别张生时内心的悲伤、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她被迫接受了老夫人提出的条件,将张生求取功名做为相爱的前提。这不禁为戏剧染上了一丝悲哀的色彩。在封建社会里,这种爱情的结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C.外界景物通过人物的内心感受,渗透上一层强烈的感情色彩。人物的感情则因景物的烘托和渲染而变得形象化。作者借助多种意象的塑造,从不同角度把莺莺送别时的千种离愁、万般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这种高超的情景交融的写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

    D.华美与白描相结合的语言是作品的写作特点之一。品味曲词,有的华美如诗词,有的白描尚本色。前者常用来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后者常用以倾诉人物的情思。此外,作品中常使用叠字叠词和轻化儿化词(如车儿、花儿),不但语言新鲜活泼,充满生活气息,而且准确表现了人物——一位满怀委屈的娇弱小姐——的身份。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作者善于提炼语言的艺术才华。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7/10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