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语文 > 文言文阅读综合习题(2)1

阅读[幺篇]和[上小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发布时间:2021-03-30

A.这两首曲子都是刻画莺莺在酒宴上的心理活动,眼见张生别离前的痛苦,女主人公又怎不肝肠寸断,思绪万千,于是通过心理活动,细致地描绘了自己的离愁别恨,与前两首曲子写张生的痛苦相互映衬。

B.[幺篇]刻画女主人公理智与情感的交锋。虽然明知“久后成佳配”,但仍然“悲啼”不已,甚至一夜之间就“清减了小腰围”,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言自己的离情别意。

C.[上小楼]中“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总说,“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是分说,且陈情紧凑,一句紧似一句,既极好地陈述了时间之短促,又有“一唱三叹”之哀情,使曲末的抒情水到渠成。

D.莺莺哀婉的倾诉,字字句句蕴涵着她对破坏她和张生的爱情、拆散他们的团聚、造成她的离愁的上天的幽怨和愤懑,与窦娥的控诉一样都有对封建统治的否定精神在里面。

试卷相关题目

  • 1对《归园田居》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田园抒情诗。全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后的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之情。

    B.诗歌前六句表白诗人归隐田园的原因,中间十二句描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情趣盎然的田园生活,最后两句以能够摆脱仕途和尘俗约束,复归自然,感到内心喜慰作结。

    C.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归隐躬耕的原因有二:一是当时政治黑暗,官场污浊,他感到厌恶;二是他天性淡泊,不愿受束缚。前者是社会原因,后者是个性所致。

    D.诗人笔下宁静和平的田园风光是他当时心境的反映。而这些都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以下6句能够反映孟子“仁政”观点的一项是:①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③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对《白马篇》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人抒情诗,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奋力为国立功而不惜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借此抒发了诗人的报国之志和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

    B.诗歌开始写少年勇士的出现,英姿飒爽,气度非凡;然后具体刻画少年勇士的机智善战和勇猛威武;最后总述少年勇士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

    C.诗歌运用《诗经》常用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充分的笔墨,铺陈其事,细致生动,绘声绘色描摹出游侠少年的英雄形象。

    D.诗人很讲究炼字和语言的音韵。此诗虽是五言古诗,但用韵较严格。有些对偶句还符合对仗的要求,读来很有韵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对“前往长亭”(从开始一直到[叨叨令])这一部分整体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的这一场景,作者先以[端正好]这一情景交融的曲词烘托整体氛围,渲染感情色彩,因此这一首曲子统领了这一部分,也统领了全折戏。

    B.范仲淹有句云:“碧云天,黄叶地”,苏轼《水龙吟》亦曾云:“似花还似非花……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董解元《弦索西厢》有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泪”,可以看出[端正好]虽然意境完美,但因袭前人,缺乏新意。

    C.后面[滚绣球]与[叨叨令]两首曲词在整体烘托下,具体抒发生离死别的感情,前一支曲子感情的具体内容就是“恨迟”和“怨归”;后一支曲子语言新鲜活泼,充满生活气息,纯然是一位满怀委屈的娇弱小姐的口吻,体现了作者语言锤炼的功夫。

    D.[端正好]一曲虽然受前人影响很深,但经过王实甫的改造,境界顿高,这支曲子无论在意境优美,色彩鲜明,感情浓烈,情景交融等方面,还是语言华美、洗炼、自然,音韵和谐流畅方面,都远远超出了前人,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登泰山记》一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作者写登山情形时,用“道中迷雾冰滑,蹬不可登”两句话,具体概括地写出了登山的艰难。

    B.采用从旁烘托的手法写景是这篇游记的突出特点。泰山高峻雄伟,但作者却未用一个“高峻”之类的词,只用“其级七千有余”、“半山居雾若带然”等词语来形容其高峻雄伟。

    C.“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一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本体是“山”,喻体“摴蒱数十立者”,这一比喻的运用,表现出山的远、小、形、色,给人真切的感受。

    D.“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写出了山峰的不同色彩、不同神态。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列对《五人墓碑记》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把“大阉之乱”时变节易志的缙绅同五义士对比,反衬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高风亮节。

    B.本文把阉党的横行无忌、滥杀无辜的行为和五义士的事迹对比,反衬阉党的惨无人道。

    C.本文交代了五人墓的缘起,追叙了五位义士与阉党斗争的经过和他们的平生事迹。

    D.本文热情歌颂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光辉业绩,表明了作者是非分明的阶级立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阅读[快活三]和[朝天子],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A.[快活三]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女主人公临别前味觉感受,虽有酒食,却不如泥土,女主人公的愁苦之情由此可见一般了。

    B.“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点明其之所以难以下咽,多半是酒里流进了太多的相思泪,这是承接上一首曲子继续写味觉失灵。

    C.作者巧妙地化用苏轼《满庭芳》的词句,再次表现出了女主人公的重爱情胜过重功名的进步思想。

    D.这两首曲词通过茶饭不思,肠胃里塞满的只有愁和恨,淌进酒杯的相思泪和宴席前的长吁短叹,让人生动形象地感受到了张生临别前的痛苦而复杂的心情。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面的文字是作者补记婚后与小轩有关的一段生活情景。其中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余为此志后五年,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归宁毕,转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何谓阁子也?”

    B.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C.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列选项中,反映作者乐观心志的选项是:①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④孟尝高洁,空有报国之情。⑤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A.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宾主尽东南之美--客人和主人都尝遍筵席上的东南美味。

    B.童子何知,躬逢胜饯--都督阎公的儿子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次盛大的宴会。

    C.四美具,二难并--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俱全,贤主、嘉宾难得一起聚会。

    D.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墙已被推倒,桑树、榆树出头的日子为时还不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