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 1912年教育部不可能颁布的教育政策是()
A.“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按照经书及学校程度分别讲读”
B.“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C.“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实利教育,类似理科)不必分科”
D.“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试卷相关题目
- 1“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副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这首描述北京近代社会的竹枝词,反映了
A.外国列强占领北京
B.皇族内阁建立
C.民初政局的混乱
D.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
A.总统制
B.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袁世凯得以篡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B.革命政府内部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支持
C.清政府的支持
D.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发动民主革命,反抗外来侵略
C.推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制度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列思潮在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和科学 ②实业救国 ③民主共和 ④君主立宪( )
A.④③②①
B.③①④②
C.①②③④
D.②④③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此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里号召东方青年为了“人类全体的幸福”振作起来“去超拨”“大海对岸那边”“愁着物质文明破产”而“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的“好几万万人”。表明他由传统文化的掘墓人而变为守墓人。导致梁启超文化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B.一战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
C.袁世凯在思想领域尊孔复古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王见“短暂春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随着20世纪的来临,对过去几个世纪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转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这里对“影响”的理解准确的是
A.将民主意识和民权思想引向深入
B.以实业救国为理想发展民族工商业
C.迫使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
D.加速了士绅阶层与清政府的政治离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在《临时约法》制定前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中华民国的政体形式作出了重大改动,由最初预想的总统制转变为贵任内阁制,进行这一改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革命党人进行政权建设的经验不足
B.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C.清政府的阻挠
D.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