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在《孟子师说》中评论:“周之制度,当以《孟子》为主,以正周礼之失”;“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故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舍仁义更无他道”。由此可知,黄宗羲推崇孟子的( ) ①以礼治国主张 ②性善论 ③仁政学说 ④兼爱思想
发布时间:2021-07-22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 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 ,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温家宝的执政理念,也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
A.“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B.“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而不义之辩乎?”
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东汉王充说:“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这说明六国时期
A.六国相互削弱有利秦实现统一
B.是士人阶层实践其政治理想的黄金时代
C.各国选贤举能使墨学成为显学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已成为社会常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观点 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 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 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 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人性问题曾经是战国学者们讨论的重要话题。其中,持“人性恶”主张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佛道盛行、三教合一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民主”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尚书》中就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的词句。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材料记载了中国早起的民主制度 ②材料中的“民主”即“民之主” ③材料含有古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 ④材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治国理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
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C.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不承认矛盾的存在力求回避矛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法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儒家的思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孔子日:“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这表明孔子主张
A.省刑慎刑
B.先礼后刑
C.废除刑法
D.刑罚得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