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考文科综合201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上海卷)

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在谈到中国文化的吸纳和传承时说:“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孤立进行的……它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发展壮大,以求生生不息。”以下能够说明中国文化“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发展壮大,以求生生不息”的是  ①宋明时期的理学②敦煌莫高窟的壁画③明清时期的陶瓷④三民主义的形成(    )

发布时间:2024-07-14

A.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战

    D.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了对外扩展的大陆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国家”。这里的“粉饰门面”是指(    )

    A.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B.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C.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D.形式上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亚里土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亚里士多德称赞的是古希腊公民    (    )

    A.积极参政的政治素养

    B.深受海洋文明影响的素养

    C.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强烈的民主意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体现了(    )

    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某人认为:“吾国数千年来之社会生活,莫不受名教羁縻之苦。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思想之不自由,莫甚于此……故吾人今日者,果欲创新生活,涤新道德,求为廿世纪之新国民,则必自实行其思想革命始。除昔日保守盲从之习惯,而砺今日自由意志之精神。”根据材料,持有上述看法的一定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新全球史》在评论某一项科学成果时写道:一个清楚明白的宇宙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全新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现实或真实仅仅是一系列精神概念。这个“科学成果 ”是  (  )

    A.亚里士多德有关物体运动的观念

    B.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C.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说:“谁统治了东北亚,谁就掌握了西太平洋,谁就掌握了亚洲的命运”。列强之间为争夺东北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是(    )

    A.克里米亚战争

    B.三国干涉还辽

    C.日俄战争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有人说:“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对“心灵追求自由”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否定基督教和教会

    B.摆脱罗马教会的精神控制

    C.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某学者指出:这种所谓“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一言以蔽之,就是向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倒退。用左派的话说,就是“复辟资本主义”。这一观点(    )

    A.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内涵

    B.没有认识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C.符合新经济政策的某些特点

    D.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直接目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