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
发布时间:2021-07-24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试卷相关题目
- 1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谭嗣同的《仁学》一书引用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传诵的名言:“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可见( )
A.该书作者系“开眼看世界”之人
B.该书思想与维新思想相对立
C.该书发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最强音
D.该书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清朝某官员召见一学者时指出:“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但该学者反驳指出:“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
A.鸦片战争后,士绅主张鸦片贸易合法化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士人反对割让土地
C.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变法维新
D.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中国文化在自己的遥远记忆中,……有过在更深层面上接受佛教文化的经验。……这个陈年经验,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面前,便变得不灵了。这时候,臃肿颟顸而又年迈气衰的古代中国文化,如何能够驾驭得住轻盈便捷的奔马之用,而不思先对自身作出必要的变动呢?”文化史专家庞朴的这段话主要是批判
A.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C.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
D.陈独秀的民主和科学思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中国近代历史上,在经济近代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政治近代化的趋势日益显露出来。下列最早提出中国政治近代化主张的人物应是
A.魏源
B.郑观应
C.严复
D.康有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904年2月,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说:“窃尝论之,西方阿利安人种之自治力,其发达故最早,即吾中国人之地方自治,宜亦不弱于彼。顾彼何以能组成一国家而我不能?则彼之所发达者,市制之自治也;而我所发达者,族制之自治也。”这里梁启超旨在强调
A.封建家长制阻碍民众自由发展
B.中国人具有慎终追远的优良传统
C.中西方基层社会结构差异明显
D.生产方式是社会组织的决定力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梁启超说:“舍西学而言中学,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虽庠序如林,逢掖如鲫,适以蠹国,无救危亡。”梁启超持此观点的主要目的在于
A.宣扬“中体西用”
B.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C.减少变法阻力
D.回应民主革命思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到:“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
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据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应是
A.皇帝的随从顾问
B.国家的权力中心
C.朝廷的咨询机构
D.政府的执行机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