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11

王韬在《弢园文录外编》中记载“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盖其意以为非此不足与之抗衡也,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对该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发布时间:2021-07-24

A.肯定明治维新文明开化

B.客观指出明治维新不足

C.主张全面借鉴明治维新

D.反映甲午战前国人观念

试卷相关题目

  • 1罗荣渠先生认为,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太深厚,中国的近代化是一种保守的应变性改革,包括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变革,只能在传统的框架中进行。下列主张不符合此观点的是:

    A.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B.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旧有文化而融贯之

    C.变夷之议,始于言技,继之以言政,益之以言教,而君臣父子夫妇之纲,荡然尽矣

    D.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设)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皆与吾经义相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如下表,其专业设置 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科目专业备注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政法科政治、法律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商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农科农学、林学等工科机器、造船、电气等医科医学、药学——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A.标志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

    B.体现维新派的政治诉求

    C.以中体西用为办学思想

    D.有利于巩固清朝统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钱基博先生说:“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 ”“章炳麟与人论文,以为严复气体比于制举;而胡适论梁启超之文,亦称蜕自八股。斯不愧知言之士已!”这两句话

    A.直接肯定了八股文的积极作用

    B.间接批判了四书五经的消极作用

    C.直接肯定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

    D.间接批判了维新变法的不彻底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省略掉的“……”应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的根源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

    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中国某一时期的报刊上充斥着“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有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这些现象最能反映

    A.社会普遍要求挽救民族危亡

    B.民族危机促使国人逐渐警醒

    C.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广泛传播

    D.清政府允许西方思想自由传播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1891年和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

    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

    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

    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

    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创会的口号,实际教学内容和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量日益壮大

    B.西学已经成为当时国人的共同追求

    C.新式学堂和学会创办人多为洋务派

    D.以“中学为体”为旗号有利于西学传播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  )

    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