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51

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

发布时间:2021-07-22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削弱

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动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了巨变

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的加剧

试卷相关题目

  • 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下列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①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              ②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③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      ④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其中一位主张“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等,这位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下列属于该“某人”观点的是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仲尼虽圣,效之则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黄宗羲在他所著的《学校》里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说明他 ①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 ②主张推翻君主专制 ③主张学校拥有对执政者的监督权 ④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黄宗羲曾说:“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 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以上言论中,可以看出黄宗羲 ①认为末业指不切民用的行业         ②反对重农抑商 ③主张工商皆本                     ④反对以农为本

    A.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现代学者马叙伦称道黄宗羲是秦以后二千年间“人格完全,可称无憾者”的少数先觉之一。 “人格完全”所依据的标准应该是

    A.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B.西方理性主义启蒙思想 

    C.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D.现代中国的主流思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中国早期人文主义的形成,多数学者认为在晚明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对传统专制主义的批判

    B.传统自然科技发展到顶峰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有感于此,顾炎武

    A.发奋研读孔孟之书

    B.号召人们多学程朱理学

    C.抨击封建专制种种弊端

    D.深入实践求真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