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11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

发布时间:2021-07-16

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

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试卷相关题目

  • 1“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

    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

    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

    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这表明“礼”和“法”

    A.都是以同样的权力维持的

    B.都是依靠某种力量维持的

    C.都是依靠权力机构推行的

    D.都是依附于传统习惯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这里描述的是

    A.行省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商朝的外服’主要是指一些慑于商王武力强大而服属于商王的时叛时服的异族邦;而在西周,(诸侯国)则成为周王朝在边疆有力的‘屏藩’。”由此可见,与商朝相比,西周王朝

    A.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

    B.强化了异族管理地方局面

    C.避免了地方权势的膨胀

    D.能有效控制王畿以外地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

    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

    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史学家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对此,郭沫若评价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A.顾颉刚主要基于文献考辨,确认夏朝存在

    B.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

    C.《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所以较为可信

    D.未获考古支持前,商朝存在与否无法确认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依照周朝礼制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诸侯只能用六排,大夫用四排。实行这种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满足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的欲望

    B.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C.推动周朝文化事业的发展

    D.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每年清明节,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陵寻根谒祖。这种现象源自(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该规定表明

    A.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

    B.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

    C.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

    D.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