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政治 >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4)1

在全球能源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应用超导技术降低能耗,已成为许多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这主要说明 (  )

发布时间:2021-05-11

A.科学实验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B.认识世界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试卷相关题目

  • 1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表明(   ) ①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②顺境中成功必然导致逆境中挫折 ③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2013 年 3 月,中国科学家团队在美国物理学家霍尔1880年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3年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项研究成果将推动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器件的发展,未来电脑或将不再需要散热,这无疑会加速推进信息技术革命进程。这表明 ① 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 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 科技手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必要条件 ④ 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无需wiFi信号,点一盏LED灯就能上网。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不久前发布消息称,已研究出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短距离通讯技术LIFi(Ligt-Fidelity,可见光通信)。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1w的LED 灯珠,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灯光上网”的成功研制 ①基于实践活动,发挥了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及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③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无法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④体现了意识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月航天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成功软着陆,随后开展预定工作,为我国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由此可见

    A.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D.计划先于行动,认识先于实践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通过三年多的试验研究,北京大学某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出“化学秀导的多潜能干细胞”,并深入分析了其中的分子机制,还利用这种新方法,把一只患病的成年小鼠变成了一只健康小鼠。尽管如此,人们对于细胞的“脾气”至今还不太清楚。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能够通过试验研究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 ②人们能够通过试验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 ③人类对事物本质的探索活动是没有止境的  ④只有改变了客观对象才能正确认识客观对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临床资料显示,在儿童恶性疾病中,白血病已占到85%。但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医疗条件,白血病的发病机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治愈率仅为8%左右。这说明

    A.认识的发展具有客观性

    B.意识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想象

    C.物质运动缺乏规律性

    D.人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世界是无穷的,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真理也是无穷的,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追求真理、发现真理。这说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下列说法与此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②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     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④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 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宋代诗人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说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强调读书讲究方法,由全观分,由分观全读书之法,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从哲学上说,这是因为 ①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无条件的    ②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④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