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通过各种形式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_dj="MsoNormalTable"><tbody><tr><td width="156">时间</td><td width="372">内容</td></tr><tr><td width="156">2010年1月11—26日</td><td width="372">5次召开座谈会,就《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问计于民。</td></tr><tr><td width="156">2010年1月20—27日</td><td width="372">5次召开座谈会,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全国工商联负责人等的意见。</td></tr><tr><td width="156"> 2011年2月27日</td><td width="372">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采访,并与广大网民在线交流。</td></tr></tbody></table>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①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行政⑨人民民主的形式不断丰富和创新 ④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试卷相关题目
- 12011年1月21日,新公布的《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取消了行政机关的强拆,改由政府申请法院强制拆迁。这样做有利于①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审慎用权 ②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③增强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④保障公民的监督权、质询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将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执行,说明了全国人大
A.是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B.具有最高决定权
C.行使参政议政的职能
D.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的意义是
A.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B.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C.增加税收来源,扩大财政收入
D.提高居民收入,消除收入差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十二五”期间,为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我国要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其中今年要完成1000万套。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保障房申尊时出现的虚报、假报现象也令人担忧。这主要启示我们
A.要增加市场供给,满足市场需求
B.要增强诚信意识,加强信用建设
C.要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群众利益
D.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10年江苏实现了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使全省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实现“养老不犯愁”。江苏实行新农保全覆盖,这是①利用再分配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举措②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的重要途径③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表现④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性措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
A.“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B.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C.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近年来,我国在人民币汇率、应对外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等问题上,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的正当性在于
A.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C.国家间的利益对立是冲突的根源
D.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中国首部国家形象宣传片2011年1月17日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首播。之所以要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这是因为
A.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B.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过“全盘抛弃,彻底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它们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在抗击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的灾害中,全国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共同帮助灾区人民抗御天灾。全国各族人民患难与共抗击天灾表明
A.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D.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最新试卷
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5)地理信息技术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4)地理环境对区域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3)人地关系思想的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2)交通运输布局变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1)交通运输方式与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20)工业地域的形成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19)工业区位因素与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18)以种植业为主的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17)农业的区位选择
类别:学历类其它高中教育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16)城市化
类别:学历类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