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071

印尼总统苏哈托在某一会议的开幕词中热情洋溢地指出:“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亚非两洲各国人民的领袖……聚集一堂讨论和商议共同有关的事项,这是世界历史上新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会议正确的是

发布时间:2021-08-16

A.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该次会议

B.此次会议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D.主要讨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的问题

试卷相关题目

  • 1“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汉代贾谊的《论积贮疏》、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下列有关“疏”的正确解释是

    A.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问题的一种文体

    B.表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一种文体

    C.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D.委婉规劝上级的一种文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1961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各城镇精简职工队伍,到年底,职工减少了 872万,城填人口减少1000万人左右。1962年、1963年又减少职工1000多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600万人左右。这主要是为了

    A.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B.疏散人口准备战争

    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图是我国曾经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票证,这些票证 ①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产物               ②反映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退出流通               ④表明当时物质生产和供应比较匮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刘少奇在1964年指出:“在农村里面办半农半读的学校,在工厂里面办半工半读的学校。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读书,或者一个星期做工,一个星期读书。”1986年,我国制定《义务教育法》,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

    A.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B.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

    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中国原有的经济形态遭到破坏

    C.耕织分离改变了资源流向和配置

    D.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侵略加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与此思想相应的措施是

    A.合理调整工商业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大跃进期间,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

    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以下三幅图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历史学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哪一项最不易受到历史学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A.事件发生的时地

    B.事件的前因后果

    C.事件的历史意义

    D.事件的是非评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原创)上海有“中国近代化的缩影”之称,下列选项不能证明这一说法的是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C.民族工业发昌机器厂创立

    D.《南京条约》中最早开埠通商口岸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