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1969年4月林彪向“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林还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这表明中国
A.全面改善中美关系
B.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C.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
D.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
试卷相关题目
- 1对表1推论恰当的是
A.1960年棉花减产幅度最大和人们需求减少有关
B.1962年棉花产量最低和国家政策没有调整有关
C.1963--1968年棉花产量增加和国内局势稳定有关
D.1974--1977年棉花连续减产和人民公社制度有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
A.西方科技传人中国后,最早应用在上海
B.中国引进的西方技术都是实用性技术
C.中国近代化呈现明显的地域不平衡
D.中国工业革命吸收了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 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卞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用问题
D.政府对经济政竿进行调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
A.两广地区首开近代礼仪变化之风
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经基本被清除
C.近代观念已在一定范围产生影响
D.晚清时期各省已摆脱中央政治控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B.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C.消除了政治腐败现象
D.严重践踏了民主和法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
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中国原有的经济形态遭到破坏
C.耕织分离改变了资源流向和配置
D.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侵略加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刘少奇在1964年指出:“在农村里面办半农半读的学校,在工厂里面办半工半读的学校。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读书,或者一个星期做工,一个星期读书。”1986年,我国制定《义务教育法》,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
A.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B.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图是我国曾经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票证,这些票证 ①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产物 ②反映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退出流通 ④表明当时物质生产和供应比较匮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961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各城镇精简职工队伍,到年底,职工减少了 872万,城填人口减少1000万人左右。1962年、1963年又减少职工1000多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600万人左右。这主要是为了
A.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B.疏散人口准备战争
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汉代贾谊的《论积贮疏》、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下列有关“疏”的正确解释是
A.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问题的一种文体
B.表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一种文体
C.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D.委婉规劝上级的一种文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