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物理 > 万有引力与航天练习题51

【题文】甲、乙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若甲质点的质量不变,乙质点的质量增大为原来的2倍,同时它们间的距离减为原来的1/2,则甲、乙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将变为 ( )

发布时间:2021-08-13

A.F/2

B.F

C.4F

D.8F

试卷相关题目

  • 1【题文】一宇宙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飞船原来的线速度是v1,周期是T1,假设在某时刻它向后喷气做加速运动后,进入新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的线速度是v 2,周期是T 2,则(  )

    A.v1>v2,T1>T2

    B.v1>v2,T1<T2

    C.v1<v2,T1>T2

    D.v1<v2,T1<T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题文】一个半径是地球3倍、质量是地球36倍的行星,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

    A.2倍

    B.4倍

    C.9倍

    D.12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题文】下列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地面上自由下落的物体和天空中运行的月亮,都受到了万有引力的作用

    B.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的

    C.中的G是比例常数,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它没有单位

    D.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之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题文】牛顿以天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引力为依据,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创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牛顿接受了胡克等科学家关于“吸引力与两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

    B.牛顿根据地球上一切物体都以相同加速度下落的事实,得出物体受地球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即Fµm的结论

    C.牛顿根据Fµm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了地月间的引力关系,进而得出Fµm1m2

    D.牛顿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比例系数G的大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题文】 2013年12月2日,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嫦娥三号”卫星实现了软着陆、无人探测及月夜生存三大创新。假设为了探测月球,载着登陆舱的探测飞船总质量为m 1,在以月球中心为圆心、半径为r 1的圆轨道上运动,周期为T 1。登陆舱随后脱离飞船,变轨到离月球更近的半径为r 2的圆轨道上运动,此时登陆舱的质量为m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月球的质量M=

    B.登陆舱在半径为r2轨道上运动的周期T2=

    C.登陆舱在半径为r1与半径为r2的轨道上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

    D.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题文】设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 1,加速度为a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2,第一宇宙速度为v 2,地球的半径为R,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    )  

    A.=

    B.=

    C.=

    D.=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题文】下列几组数据中能算出地球质量的是(万有引力常量G是已知的)(    )

    A.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T和地球中心离太阳中心的距离r

    B.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ω和月球中心离地球中心的距离r

    C.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和地球的半径r

    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和轨道半径r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题文】目前,中国正在实施“嫦娥一号”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重力加速度为地球的,假如你登上月球,你能够实现的愿望是( )

    A.轻易将100kg物体举过头顶

    B.放飞风筝

    C.做一个同地面上一样的标准篮球场,在此打球,发现自己成为扣篮高手

    D.撇铅球的水平距离变为原来的6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题文】已知下面的哪组数据,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M(已知引力常量G) (    )

    A.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T1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1

    B.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2及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2

    C.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v3,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3

    D.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的运行速度v4和运行周期T4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题文】

    A.B两颗行星,质量之比 ,半径之比为 ,则两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 )A.

    B.

    C.

    D.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