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1.核武器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主要是威慑和作为大国地位的标志。
2.核均势:是指有效的战略均等,这种均等与数目上的接近或相等并不是一回事,它的实质在于敌对者双方都认识到对方的反击能够给自己造成无法接受的伤害。
摩根索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认为单纯解决武器的问题并不能导致和平。裁军影响的是战争行为,而不是战争本身。他认为影响国家行为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家的心理状态。应该是和平带来裁军,而非裁军带来和平。
美国是核裁军的焦点,只有美国有意进行真正的裁军,核裁军进程才是有希望的。美国能否进行真正的核裁军,取决于美国对核武器的看法,特别是对核武器的依赖程度。按照美国的国家安全逻辑,它可能受到的唯一威胁,就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攻击。由于美国拥有强大的常规武装力量而且有特殊的地缘环境,因此,美国的敌人可能只能选择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美国本土或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基地。而美国核裁军的底限是“够用”。
从主观上讲,大国之间不存在发动核战争的动机,因为合作与和平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从客观上讲,任何一个国家发动的先发制人的攻击,都会使自己遭到无法承受的报复。
这样说来,核武器唯一的用途就是进行威慑。但并非一直有效,例如海湾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对于核大国而言,保有核武器,还有军事之外的理由,例如大国地位的标志。既然核武器不能实际使用,它的数量又过于庞大,那么该做的事情就是核裁军。“最低限度”支持者认为,这种最低限度不可以突破,因为它是防止被别人欺骗的最后一道屏障。无核武器世界的拥护者认为,保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慑,说到底是在准备打一场最低限度的核战争。
就未来的走势而言,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如果国际关系能有本质的变化,国际对抗能够逐渐减少,相互有敌意的国家能够逐渐建立信任关系,核大国就能逐渐改变使用核武器的意愿,并最终开始彻底消除核武器。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