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MR成像
从本世纪40年代起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就应用于物理、化学和医学领域。美国哈佛大学的Purcell及斯坦福大学的Bloch因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共同获得了1952的诺贝尔物理奖。1973年Lauterbur等人首先报道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成像的技术。1978年Mallard、Hutchison及Lauterbar等人报告了MRI用于人体的情况。1980年商品MRI机出售,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MRI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巨大潜能,这一新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为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相混淆,现在将此技术称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它许多成像术,且它提供的信息也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所以用它诊断疾病有很大的优越性。
第一节 基本原理与设备
一、MRI基本原理
某些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奇数的原子核如:1H(1氢)、31P(31磷)、23Na(23钠)、13C(13碳)和19F(19氟)等,不仅具有一定的质量,带一定量的正电荷,还具有两个彼此相关的特征性参数,即自旋(spin)和磁矩(magnetic moment)。自旋(S)与磁矩(U)呈正比关系:
U=γ×S
γ:比例常数(又称旋磁比)
不同原子核的γ值各异,换言之,每一种原子核都有自己固定的γ值。
在上述原子核中氢核(1H)即质子,结构最简单,但磁性较强(即磁矩较大),是构成水、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的基本成份,人体内含量高,在各器官、组织上分布广,明显优于其他原子核,故目前临床主要利用1H质子看作具有固定质量、带正电荷、不停绕自身轴旋转的小磁针。人体内存在大量质子,在自然状态下,其磁矩所指方向各不相同,杂乱无章地分布,其磁距互相抵消,故宏观上人体不显磁性。
当将人体置于一个外加的强磁场中时,原来杂乱无章排列的质子磁矩受外加磁场的影响,不停自旋的磁距指向发生偏转,偏转不是倒向外磁场方向,平行或反平行于外磁场方向排列,而是呈陀螺样运动。除绕自身轴自旋外,还围绕外磁场的磁矩转动,这种运动方式称进动(precession)又称拉莫(Lamor)旋进,质子绕外磁场磁矩进动的角频率(W0)称拉莫频率,其大小与外磁场强度(B0)成正比:
W0=γ×B0
γ:旋磁比;B0:外磁场强度,单位:特斯拉(Tesla;T)
当质子进动时,各个质子磁矩的方向与外磁场磁矩方向的夹角各不相同,一些质子的夹角小于90°,质子与外磁场的磁矩方向大致相同,处于低位能状态,数量多数;而夹角大于90°的质子磁矩方向与外磁场相反,处于高位能状态,数量少些;夹角等于90°的质子磁矩指向水平方向,在宏观纵向上无磁矩。产全部质子磁矩叠加起来,由于顺外磁场的质子比逆外磁场方向的质子多,故产生一个沿外磁场磁矩方向的宏观磁矩。换言之,由于人体置于外磁场内,质子磁矩受外磁场磁矩的影响,而呈有序化排列,使人体产生了磁性。
此时,在与外磁场磁矩垂直的方向上加入射频脉冲即高频无线电波,当其频率与质子进动频率一致时,即发生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现象:质子吸收射频脉冲的能量,磁矩发生偏转,整个自旋系统偏离平衡状态。当射频脉冲去除后,自旋系统自发地恢复到平衡状态,并将所吸收的能量仍以射频脉冲的方式释放。此射频脉冲即为NMR信号,用线圈接收此信号,经一系列计算机处理后,就得到了MRI图像。
能使宏观磁矩偏转90°的射频脉冲称90°脉冲,使之偏转180°的脉冲称180°脉冲。实际应用时,射频脉冲常以组合方式发放,组合脉冲又称脉冲序列。
宏观磁矩在射频脉冲的作用下吸收能量发生偏转,整个自旋系统偏离平衡状态,去除射频脉冲后,自旋系统自发地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弛豫(relax)。为了便于分析,以90°脉冲为例说明弛豫过程。引入坐标系,X、Y和Z轴代表空间三维方向,彼此互相垂直。质子自旋系统置入外强磁场中时,Z轴方向为宏观磁矩的指向,其磁距最大,而Y轴方向磁矩为零。当加入90°射频脉冲后,宏观磁矩由Z轴倒入Y轴,致Y轴上磁矩最大,而Z轴上为零。射频脉冲去除后,弛豫过程由两种成份组成:
1 纵向弛豫(Longitudinal Relaxation):纵向弛豫指宏观磁矩纵向(Z轴方向)由零回复到最大的过程。此过程质子释放NMR所吸收的能量,即自旋系统与周围外界环境发生能量交换,反映了质子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又称自旋晶格弛豫(Spin-lattice Relaxation),此驰豫曲线为指数递增曲线,当Z轴宏观磁矩从零恢复至最大值的63%时,称纵向弛豫时间,用T1标示,通常人体组织的T1值为数百毫秒。
2 横向弛豫(Transverse Relaxation):横向弛豫指宏观磁矩在水平方向上(Y轴方向)
由最大趋于零的过程,表示各质子磁矩进动的相位由有序恢复至杂乱无章的状态。此过程不发生质子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反映质子与质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质子本身的情况,故横向弛豫又称自旋-自旋弛豫(Spin-Spin Relaxation),此弛豫呈指数递减曲线,Y轴磁矩由初始最大值衰减63% 所需时间称T2弛豫时间。通常人体组体组织的T2值较短,远小T1值,为数十毫秒。NMR质子数量与MRI信号强度成正比,某器官或组织含质子数量多,则发出的MRI信号强度就强;反之,则弱。由于人体各器官及不同组织的质子含量有一定差别,所发出的MRI信号强度即强弱不等,构成了MRI图像的基础对比度。但人体各组织、器官的T1 和T2长短的差别远大于质子含量的差异,尤其病变与正常组织之间更是如此,故临床应用MRI时常突出T1 和T2的差别,获得T1WI和T2WI,以形成更大的对比度,有利于显示病变。应该指出:在外磁场确定不变的情况下,具体组织的T1 和T2均为常数。两种弛豫过程均呈指数形式,一开始递增或递减的速度较快,然后越来越慢。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CT造影剂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