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3. 异体字的订正:
由于传统沿袭,《植物志》收载的中文正名中,有许多异体字,甚至有25个属的属名也包含有异体字。有的含异体字的属名如木犀属、杓兰属、蛾眉蕨属使用十分广泛,要改变人们长期养成的用字习惯,殊为不易。但是,为了汉语的规范性,按《现汉》的规定改正这些异体字,仍是一件有必要的事情。
下面一一对这些异体字做介绍:
属中文名和种(含种下等级)中文名中都包含的异体字有(按音序排列,举属中文名以赅该属中种中文名):
(1)瓟:赤瓟属的瓟应改为[瓜@交],已见上“改掉部分GBK未收录的冷僻字”一段。
(2)蒭:此字在GBK字库中无简化字。它是刍的异体字,故蒭雷草属Thuarea(禾本科)应改为“刍雷草属”。
(3)蛾:蛾眉蕨属Lunathyrium(蹄盖蕨科)中的蛾字,正作“娥”。但飞蛾藤属Porana(旋花科)和飞蛾槭Acer oblongum(槭树科)中的蛾字不改。
(4)蕃:在作“来自国外的”解时,这个字是“番”的异体。因此泽蕃椒属Deinostemma(玄参科)应正作“泽番椒”。
(5)疯:麻疯树属Jatropha(大戟科)中的疯字,正作“风”。山麻风树Turpinia pomifera(省沽油科)的写法是正确的。
(6)桿:此字是杆的异体字。但膜蕨科的两个属,球桿毛蕨Nesopteris和毛桿蕨Callistropteris中的桿字应该正作“秆”(详见下文“别字的订正”一段)。
(7)桔:桔字仅在“桔梗”一名中为正体,而且读jie2,其他情况下都是橘(ju2)的异体字(或曰俗体字)。黄成就在《植物志》芸香科一卷中对桔橘二字的关系做了很好的解释,他主编的这一卷就绝未使用一个“桔”字,但在其他卷册中,以桔代橘的情况屡有发生,如越桔属Vaccinium(杜鹃花科),及种名桔红山楂、越桔叶蔓榕、越桔叶忍冬、假金桔等。这些名字中的桔均应正作“橘”。
(脈:为脉的异体字。此异体字仅见于《植物志》出版最早的第2卷和第11卷中,涉及的中文名有三个:单叶假脈蕨属Micromelingium(膜蕨科),多脈莎草Cyperus diffusus及其种下等级宽叶多脈莎草C. d. var. latifolius(均为莎草科)。
(9)粘:在作形容词时,“粘”读nian2,正作“黏”。《植物志》中所有的“粘”字,包括属名粘木属Ixonanthes(古柯科)、粘腺果属Commicarpus(紫茉莉科)、粘冠草属Myriactis(菊科),以及种和种下等级名如粘核光桃、粘核毛桃、粘毛香青、粘毛蒿等,均应作“黏”。
(10)钮:按《现汉》,“钮”字只有作“器物上起开关、调节等作用的部件”解和姓氏时,为正体,其他情况下为“纽”的异体字,故金钮扣属Spilanthes(菊科)、钮子瓜Zehneria maysorensis(葫芦科)、黄花地钮菜Stachys xanthantha、柔弱黄花地钮菜S. x. var. gracilis(均为唇形科)等名中的“钮”均应正作“纽”。纽子果Ardisia virens(紫金牛科)的写法是正确的。
(11)耆:中药黄芪,《本草纲目》中作“黄耆”,并认为“芪”是俗写。豆科黄耆属的作者即采用了这个名字。然而,事实是现在“黄芪”的使用远比“黄耆”为多,《现汉》就只收录了“黄芪”而没有收录“黄耆”。且“芪”字笔画较少,便于应用,所以《植物志》上所有的“耆”宜都改为“芪”。涉及的属名有二,即黄耆属Astragalus和岩黄耆属Hedysarum(亦为豆科);改为“黄芪属”和“岩黄芪属”后,还可与豆科另一个土黄芪属Nogra实现写法统一。此外,还有一个胶黄耆状棘豆Oxytropis tragacanthoides(亦为豆科)宜改为“胶黄芪状棘豆”。
(12)麴:作“酒曲”讲时,此字是“麯”的异体字,而据《简化字总表》,麯已经简化为“曲”(但麴作姓氏时不能写作“曲”,麴曲为不同的两个姓)。虽然现在使用“麴”及其简体“麹”表示“酒曲”之义的人仍有不少,但麴字远较曲字难写,正为曲字应该是坚持贯彻的原则,故鼠麴草属Gnaphalium(菊科)应正作“鼠曲草属”。其他应订正的名字还有鼠麴火绒草Leontopodium forrestianum和鼠麴蚤草Pulicaria gnaphalodes(均为菊科)两个。另有一个鼠麯雪兔子Saussurea gnaphalodes(亦为菊科)更应简作“鼠曲雪兔子”。
(13)杓:杓字有二读,读biao1时意为北斗七星的斗柄三星,此时为正体;读shao2时为勺的异体。杓兰属Cypripedium(兰科)植物的唇瓣内凹呈勺形,所以这里的杓字无疑是“勺”的异体,理应正作“勺”。另有杓唇石斛Dendrobium moschatum(亦为兰科)中的杓也应作“勺”。
(14)矢:上古无“屎”字,用矢假借。后来出现了“屎”字,专门表示“大便”之意,因而被文人视为俗字。一些带“屎”字的植物在文献中常被避写为“矢”,包括鸡矢藤属Paederia、牛矢果P. matsumuranus(均为茜草科)和老鼠矢Symplocos stellaris(山矾科)。但在《植物志》中,带未避写的“屎”字的名字也有不少,计有猪屎豆属Crotalaria(豆科)、猫儿屎属Decaisnea(木通科)和鸡屎树Lasianthus hirsutus(茜草科),这些名称并没有引起使用者的不快。而且“矢”字的本义是“箭”,带矢字的植物名中,有的正是用的这个本义,如矢车菊属Centaurea(菊科)、矢竹属Pseudosasa(禾本科)及矢叶橐吾、矢镞叶蟹甲草等。因此,有必要恢复避写为“矢”的“屎”字,以使两字在植物中文名中的意义泾渭分明,全无混淆之虞。
(15)蝟:蝟实属Kolkwitzia(忍冬科)和蝟菊属Olgaea(菊科)中的蝟字,都是“猬”的异体。禾本科又有猬草属Hystrix,却不作“蝟”。一义二字,实无必要,故宜统一为“猬”。
(16)犀:这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异体字。包含该字的属名有木犀属Osmanthus、木犀榄属Olea(均为木犀科)、木犀草属Reseda(木犀草科)、川犀草属Oligomeris(木犀草科)和草木犀属Melilotus(豆科),还有木犀科Oleaceae和木犀草科Resedaceae这两个科名。不难看出,种中文名“木犀”Osmanthus fragrans(通称桂花)是这些属名的基原。追本溯源的话,犀字才是正写,因为“木犀”一名由来于其木材纹理似犀角。但是后来从犀字派生出“樨”这个后起字之后,写“木樨”的人就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北京方言中,“木樨”已经取代“木犀”成为正体。北京的地名“木樨园”“木樨地”中的樨绝不能写作“犀”,且北京方言中“木樨”还转义指打散的鸡蛋,这里的樨字习惯也不作“犀”。普通话规范主要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所以《现汉》以樨字为为“木樨”一词的正体,“犀”为异体,虽然在植物学工作者看来觉得别扭,却也并非不可理解。笔者建议,宜从《现汉》,把所有犀字改为“樨”。
(17)心:灯心草属Juncus(灯心草科)中的“心”,是“芯”的异体。虽然从字源上来看,“芯”派生自“心”(在传统的油灯的结构中,灯芯的确位于灯的中心),但现在心芯两字已经分化到了《现汉》认定“灯芯”为正体、而“灯心”为异体的程度,所以植物中文名中的这个异体宜改正过来。除该属植物外,还有灯心叶甜根子草Saccharum spontaneum var. juncifolium(禾本科)以及科名灯心草科Juncaceae中的“心”字也宜改为“芯”。
最后,《植物志》第2卷上还有一个蓧蕨属Oleandra,其中的“蓧”是条的异体字。但在第6卷第1分册上,修订后重新收入的此属中文名已经正作条蕨属。这个情况有必要在这里补充说明一下。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