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1)《大学》
《大学》,原是《礼记》里一篇,《礼记》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儒家学者讨论大学教育的一篇篇论文。对大学的教育目的、任务、途径作了一个总的概括,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2)《中庸》
《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思孟学派的作品。它主要阐述了先秦儒家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提出了“中庸之道”:
1)性与教
《中庸》开篇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上天赐给的叫做性,顺从和发扬本性叫做道,把道家以修明和推广,使之实行这就是教。
2)中庸
“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准则。中庸:两端执其中、中立而不倚、中和。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同时也是一种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准则与方法。
3)自诚明与自明诚,尊德性与道问学
实质就是强调内心修养,以及外在努力学习,二合为一。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是对求知学习过程的阐述。
(3)《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论教育的专篇,全文仅12加多字,但对教育的诸多问题均有论述,故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一般认为《学记》是思孟学派的作品,更具体地说是孟子弟子乐正克的作品。《学记)主要反映了儒家教育思想的成果,但不单纯是儒家某一派的思想,同时它也吸取了儒家外都的一些观点
(1)关于教育作用
在论述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时,《学记》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知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在论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时,(学记)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把教育的过程比喻成一种对人性进行加工、雕饰的过程。
(2)教育制度及学校管理
(学记》提出了一种大学学年制,认为大学的年限为九年,分两个阶段,前阶段七年,后阶段两年。对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学业和品德要求,每隔两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查:“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拼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其特点是逐年加深,德、智结合,强调师生之间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学记》还就学校管理的诸多环节进行了论述,如开学典礼、课堂规则、纪律、考查、视学等。
(3)关于教育教学原则
①“未发先豫(预)”。“禁于未发之谓像”,“发然后禁,刘行格而不胜”。这条原则强调防息于未然。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者品德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行为应有预见性,预先防止,尽量避免不良现象的产生。
②及时施教。“当其可之谓时”,“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时,.含有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况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的意思。
③循序渐进。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记》中表述为“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节”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符合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和逻辑结构,这就叫“不陵节”。
④“相观而善”。“相观而善之谓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强调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切磋研究,共同提高。强调“敬业乐群”,既要专心学业,又能融入集体,这也是目的之一。
⑤启发诱导。启发诱导的原则在(学记》中被称为“喻”。“喻”包括三个方面:’‘道(手)而弗牵,强而韦抑,开而弗达。”即是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勉励而不强迫,启发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有思考余地。
⑥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英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段话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着四种不良的心理倾向:多:贪多务得;
寡:求梢而所习太少;易:过分自信把学习看得过分容易;止:自信不强,畏难而止。教师应该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倾向,帮助学生克服缺点。难能可贵的是,《学记》辩证地看待这四种心理倾向,认为这其中也缓含着积
极的因素。“教也者,长善而求其失者也。”即要努力发扬学生品格特征中的积极方面,克服其消极方面。
⑦藏息相辅。“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所谓“藏”,即指正课。所谓“息”,即指课余。课外要为课内做好各种知识的准备;课外学习还可以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⑧教学相长。“蚤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遗,伟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的本愈并非指教与学双方的相互
促进,而是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后人将“教学相长”作了引申,将其视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双方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4)《学记》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学记》是教育史上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从其他思想中分离出来。《学记》中提出的许多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思想至
今仍有现实意义。
(4)《乐记》
《乐记》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使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乐教的论著。
所谓的“乐”,并不仅仅是音乐,还包括绘画、雕刻、建筑等造型艺术,甚至是仪仗、打猎等令人快乐的事。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