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作为终极关怀。
仅仅用上述三个层面,还是不能勾划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本质,因为西方政治理论中也有将道德看作政治制度基础的,甚至也有认同等级秩序道德化的观点的,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著名例子。事实上,中国传统道德政治除了有上述三个特点外,还有一种以道德为终极关怀的基本结构。只有理解这种结构,才能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明确区别开来。所谓以道德为终极关怀,意思是说,道德是所有价值中最重要的价值,是所有价值的源头,其它的价值都是由道德这一价值推出来的。对这一点讲论最多的是孟子。孟子把道德看为人和非人的区别。他说: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把「礼、义、仁、智」作为四端,它们就像人有四肢那样,是人的本质规定。据此,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必须注意,这里的「性」不是自然的(natural)意思,而是人与非人的区别,是人应该怎样(应然)之意;或者说,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本质规定,它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essence(本质)。[ 必须注意,正因为中国文化中存在着由实然建构应然的机制。同一个词用来表达应然时,往往也可以表达实然。「性」在荀子那里就是实然意义上使用的,即为nature。它与孟子的「性」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虽然「性」是人作为人的本质规定,但并不代表人的行为必然遵照本质规定,而是会有偏差。因此,人要修练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本质规定。这就是「以志帅气」或「养气」,即形成「浩然之气」的修身。这里「志」和「心」代表应然之理,而气是人的感情和实行。「以志养气」和形成「浩然之气」代表生命情意的道德化,从此,「修身」不仅成为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政治哲学中占重要位置,这也是西方和其它文明所欠缺的。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