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第一章 出版物选题策划
重点提示:选题策划的概念;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编辑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和采集的方法;信息采集的要求和信息的处理。图书选题策划中对内容与形式的设计和市场预测;选题的实施方案;选题报告的撰写。选题的论证方式和论证内容;选题的优化。选题计划的内容、类型、结构与特点。组稿的方式;组稿的步骤;组稿的落实。
第一节 选题策划概述
选题策划是编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编辑工作在进入审稿环节之前,通常都要经历信息采集、选题策划和组稿三个环节。其中,信息采集是为选题策划打基础,防止选题设计的闭门造车;组稿时选题策划的“实体化”、具体化,因为组稿要按选题的设计要求组织作者(包括著者、编者和译者等,下同)创作作品,将选题的设计意图落到实处。 这三者密切相连并有一定的交叉,从而构成相对独立的出版物产品设计阶段,选题策划则是其中的中心环节。所以,通常在谈到选题策划工作时,也往往涉及信息采集和组稿工作。
对于作者自投稿或者推荐稿、引进稿而言,虽然不需专门进行组稿,但是编辑仍然需要在对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选题策划的种种要求对稿件作出判断,决定是否提出选题建议。
出版物质量的提高,首先取决于选题的优化,而优化的第一步就是做好选题策划工作。
一、选题策划的概念
在出版领域,选题是对出版物的形式和内容的总体设计。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具有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保障出版生产秩序,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以及塑造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等重要作用。
编辑人员为适应社会、读者的需要而考虑或者建议进行某出版物品种的生产时,首先要提出选题。
一般来说,选题往往开始与编辑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意向或愿望。编辑在采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作分类整理、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对读者需求、市场前景、自身条件诸方面因素的周密思考,才逐步形成对出版物产品的生产建议——选题。
选题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从规格来看,选题大体可以分为系列性选题、成套性选题和单项性选题三类。一重要性区分,选题可以分为重点选题和一般选题两类。根据制订时机区分,选题可以分为计划内选题和计划外选题两类;前者是指按照预订计划确定的选题,后者是指计划外临时增补的选题。
在选题策划过程中,编辑要围绕着选题的形成进行艰苦的智力劳动,如广泛采集信息、周密分析、研究主客观条件,反复思考具体实施方案的设计,并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再不断优化,等等。
二、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
(一)基础准备
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和选择利用是选题策划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信息采集环节的延伸。如果缺少这一步骤,凭空想象、闭门造车,选题就必然是无本之木。
(二)选题设计
这是在对各种信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构思具体选题的设计方案。这个步骤包括两方面工作。
1. 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
精神劳动是生产精神文化成果的劳动,是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过程中进行的。表面上看,选题似乎是灵机一动的产物,实际上却是编辑长期思考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一项政策的实施,一种制度的改革,一条经验的推广,一次活动的开展,都可能蕴藏着丰富的选题资源,关键在于编辑要善于发现。
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编辑,能自觉地学习法律法规和有关的方针政策,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密切保持与作者、读者的联系,认真关注国内外出版物市场的情况,并依据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运用职业敏感和创新思维,努力捕捉各种有新意的点子,促使其生长形成新选题;与此同时,还能保持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可贵的职业追求,随时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亮点”、“热点”,并紧紧抓住,使之成为可以生长形成新选题的基点。《重放的鲜花》一书在1979年的出版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当时,思想解放运动风云初起,落实政策工作刚刚开始部署。有关编辑从中感觉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迅速提出了该书的选题设想,建议将“文化大革命”前曾被当作“毒草”批判的文艺作品收选结集。该选题获得通过并迅速实施。结果,《重放的鲜花》一书的问世,配合了文艺领域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实,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引起了重大的反响。
2. 构思出版物的总体结构
编辑最初捕捉到的选题雏形,也许只是一个念头,一点触动,一种感觉。在这之后,编辑要根据市场的要求和自身的条件进行选题的总体构思。
进行选题的总体构思时,编辑要对选题的价值重新进行确认,并对实施细节逐一落实,从而使选题从模糊到清晰,从简单到丰富,从粗糙到精细。构思既是进一步调查的过程,也是深入思考的过程。
编辑的构思和作者的构思具有不同的特点:作者往往会凭借创作冲动进入创作过程,便动手边思考,逐步完善,甚至中途改弦易辙;编辑则必须通过构思,形成尽可能周密、详尽的方案。这是因为编辑不仅要用它来明确自己的思路,还要用它来统一工作群体的思想,并与作者的创作对接。
编辑在构思阶段,需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第一,选题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有哪些新的发展,它的前沿和制高点在那里。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选题在立意上出新。
第二,社会生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它与选题有多大的契合度。选题的社会效应如何,往往能从这个契合度上反映出来。
第三,社会的文化需要是什么,它与选题特色是否存在关联性。未来出版物的竞争力如何,与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好直接有关。
(三)选题论证
这是选题策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它的目的,是凭借集体的智慧,对于编辑提出的选题从主旨、内容、形式、市场前景、可行性、主客观条件等诸多方面作全方位论证,以决定选题成立与否;或者对基本可以成立但还存在问题的选题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建议,以使选题达到更完善的程度。
实践证明,对选题进行集体论证能够有效地提高选题的质量。所以,1997年新闻出版署颁布的《图书质量保证体系》,就明确规定选题论证是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
(四)选题优化
策划选题的编辑要根据选题论证的意见,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在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甚至校样处理等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产生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选题不断予以修改和完善。经过此种优化的选题,无论在内容、形式方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较之原有的选题均会有长足的进步。
可见,虽然在编辑过程各个环节的划分中,按照各类工作的相对独立程度将选题策划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实际上选题策划工作是几乎贯穿于出版物生产全过程的。
第二节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指为出版物的生产在信息资源方面做准备的工作,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他是选题策划的直接基础和重要依据。信息采集工作最后一个步骤的延伸,形成选题策划的开端。
一、信息内容与采集方法
在当今社会里,信息的数量浩如大海。编辑工作中需采集的信息内容是有一定范围的,不宜采取对任何信息都“拉到篮里便是菜”的态度。相应地,采集必需信息的方法也应该体现编辑工作的特点。
(一)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
从编辑工作的要求出发,需要采集的信息一般包括社会发展信息、科学文化信息、出版业市场信息、作者信息和读者信息。
1. 社会发展信息
社会发展信息是指影响或制约社会发展的信息,包括国际形势,国家关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与发展规划,经济形势变化,人口状况,国民教育状况,国民购买力和基本生活指数,国家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各类信息。
2. 科学文化信息
科学文化信息是指与出版物内容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潮及各门类学科发展变化的信息。编辑人员要了解国家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信息,掌握科学文化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特别需要采集国内外于出版物内容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门类学科的发展变化信息。
3. 出版业市场信息
出版业市场信息包括出版动态信息和竞争对手信息。
(1)出版动态信息
出版动态信息主要指各种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出版信息(如出版物目录,出版物评论,出版动态报道),出版物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出版业统计资料等。
(2)竞争对手信息
竞争对手信息是指与本出版单位存在市场竞争关系(或潜在市场竞争关系)的其他出版单位的相关信息,包括竞争对手的出版规模、品种构成、出版特色、经济实力、出版策略、竞争战略等。
4. 作者信息
这是反映作者基本情况的资料,既包括对于有关学科作者群的分布状况和结构状况的了解与分析,也包括对于作者群体中各人的专长、学识水平的了解与分析。从有利于组稿和沟通的角度考虑,作者信息还应包括作者的人际关系、性格、爱好等。
5. 读者信息
这是指出版物在读者中引起的反应和读者对未来出版物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此类信息中既有读者针对单一出版物品种的评价,也有读者对某类出版物的综合反应;既有一个时期内出版物的发行销售情况及公众对他们总体倾向的评价,也有公众对新出版物的希望和要求;同时,也包括读者对于出版单位的认知度与认可度。
(二)信息采集的方法
信息采集的方法主要有出版物交易场所调研、文献检索、关注大众传媒、人际交往和专业市场调查等。
1. 出版物交易场所调研
这是获取读者信息、出版业市场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出版物交易场所包括各种出版物零售店,各种类型(如综合性、专题性)、规模(如地区性、全国性、国际性)的书展等。
2. 文献检索
这是通过查检相关文献资料来获取有关信息的方法。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和一些专为出版业服务的信息研究机构,储存文献数量多、系统性强,是编辑采集信息的重要来源。
3. 关注大众传媒
在信息化社会,大众传播媒体是公众获得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编辑采集信息的重要途径。
编辑采集信息使用较多的大众媒体有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
4. 人际交往
编辑通过与作者的互访、通信或其他各种方式的联络,通过同各类与出版业务相关的人士进行交流,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以及有关的社会活动,都可直接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通过人际交往采集信息的方式,有特殊的功能和效果,是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
5. 专业市场调查
信息采集也可以借助专业的市场调查机构。国内外都有一些专门从事媒体市场调查的公司。编辑可以通过查看调查公司公布的调查分析报告获知某方面的相关信息,出版单位也可以就某一项目委托调查公司进行专项调查。
二、信息采集的要求
信息采集是一个大量收集信息并将原始、分散的信息有序化、集束化的过程。为了保证信息的质量,采集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真实性
在信息采集过程中,编辑面对的信息纷繁、复杂,其中有的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有的则具有虚假性和扭曲性。这就要通过比较、辨别、分析,对原始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的选择。在信息处理即对信息作归类、分析、研究的阶段,尤其应该注意辨析现象和本质的区别,以达到采集真实可靠信息的目的。
真实的信息是正确决策的前提,虚假的信息则一定会导致决策失误。
(二)针对性
即使是真实的信息,其价值的大小也在于其符合实际需要的程度如何。
出版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其产品的个性化程度极高。因此,每一种出版物的编辑工作需所需要获取的信息,是不会一样或者至少不会完全一样的。只有针对某一具体的目标进行适当范围的信息采集,才能事半功倍;漫无目的的信息采集,结果很可能只是耗力耗时而所获无多。
(三)综合性
出版活动是一个关联着诸多领域、不同阶段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进行信息采集时应考虑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注意连续积累。
经过坚持不懈的信息采集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多种信息后,某些初看似乎是孤立的或功效有限的信息,往往能体现出较大的价值。因此,采集信息时要注意综合性,而在处理、利用信息时,更要学会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做到融会贯通。
(四)预见性
出版物产品从做出计划到最后生产、面世,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有时甚至是长达数年的时间,“延迟”是在所难免的。这就决定了出版物生产的决策必须具有预见性,即预见到产品销售时的市场情况。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