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

2018年山东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C卷

2020-07-12发布者:郝悦皓大小:58.50 KB 下载:0

2018 年山东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C 卷 给定材料 材料 1 2017 年 12 月 29 日晚,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楼五楼二中教室正在进行一场人文讲座,刘教授关于“诗和 远方”“历史唯物主义与浪漫主义”等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不时引发学生们的热烈掌声。自 1994 年以来,这样 的讲座已经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了 2200 多期,直接参与并受益的听众达数十万人。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 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人文讲座的最初倡导者,率先在理工科高校中举起人文素质教育大旗,在全国教育界形成 独树一帜的人文“景观”,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和认可。 杨院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了他对当代大学教育的看法。记者问:“有人觉得人文讲座对理工科学生的就 业帮助不大,您怎么看?”杨院士说:“我觉得张口闭口‘有用没用’的人,太短视!有个毕业生到浙江一家高 科技企业应聘,因为知识面很宽,他的复试成绩很好。他把原因归结为人文讲座听得多,他在校期间一共听了 400 多场讲座。我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同学们不要太短视了。其实,有时候无形的东西才是最有用的。‘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力’没有错。没有金属的发现,就没有农业革命;没有蒸汽机的发明,就没有工业革命; 没有电 磁现象的发现,不可能有第二次工业革命。但是谁发现、谁发明的?人!人靠什么支持?精神!老子有一句话: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无’则是精神力量。现在我带的博士还必须背 诵《老子》《论语》,很多人问这有什么用。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些知识终究是有用的,因为人还是 要有点精神生活的。”记者又问:“就业毕竟是现实的,谁也不想输在这个起跑线上。为了就业,一些学生明显 地重‘术’而薄‘道’。您怎么看?”杨院士回答说:“什么才算是好工作?哪有绝对标准,只是不同的价值取 向而已。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大学究竟是要帮助学生找个好工作,还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好 公民。” 材料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 知识贡献。大学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科研基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经济建设解决了一批带有全局性 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经过几十年的 高速发展,我国的在校大学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大学教育由精英化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每年都有大量的毕 业生由大学输往社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无法顺利找到理想的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生找工作成为社会 上热议的话题,也引发了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的思考。目前,在某知名网络教育频道组织的一次大学教育论坛上, 针对大学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一些大学校长、专家学者和热心网友纷纷发表意见。 A 校长说:我是研究机器人的,希望机器越来越像人,但作为校长,我担心把人培养得像机器。我观察过学校的 毕业生,发现一个蹊跷的现象:一些留校的学生最初很有创意,待了几年后,就没什么想法了;送到国外,又 发展很快。我不禁思考:现在的大学到底怎么了? B 学者说:有些大学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扩招,生源质量下降。有的学校教师队伍呈现结构性短缺,教学用 1 房紧张,教学仪器设备老化,难以保证正常教学的需要。不仅如此,有些分明是在水产研究、地质研究上有专 长的学校也大量开设金融、管理等热门专业。这些违背教学规律,强调应用性和功利性而盲目扩招、任意设置 专业的做法,使大学教育质量明显明升实降,也造成同一领域毕业生的就业大撞车,人为制造了就业难度。 C 教学副院长说:现在的大学不再是纯粹做学问的象牙塔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化因素影响到大 学的各个角落。很多学生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个很不错的工作,取得较好的回报,很多学生在 选择课程时,大都选择实用性很强的,对于理论性较强、缺乏实践应用的学科则不感兴趣。而一些老师为了追 求自己的利益,在本校教授课程的同时还到校外做兼职,有时为了校外工作不惜耽误学生的正常上课。大学生 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离,不是围绕人的幸福和快乐而上大学,也不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可持续发展而上大学, 而是为了票子、车子、房子。 D 校长说:现在大学行政化的教育管理体制对大学实现学术自由、教育独立和人格本位有所限制。从学校 设立、办学定位、领导的选择到招生标准、招生名额、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再到教育资源的分配、教师科研 课题的确定、成果评奖、教师职称评定等,行政的控制和干预无所不在。教育没有了独立性,难以按自身规律 去发展。 E 老师说:一些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指标中,科研项目、论文占了 70%以上,而教学任务占比不到 30%,出现 了本末倒置的现象。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制度使老师们为了生计和前途,忙于跑课题、写论文、拉科研经 费,不能安心教学。教授们不愿给本科生上课,年轻教师对教学也敷衍了事,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 学生培养质量大打折扣。为完成科研任务,拼凑论文或是将一篇论文分成几篇发表的情形时有发生,甚至还出 现剽窃、抄袭等学术造假现象,败坏了大学的学风。 F 网友说:现在大学的招生、培养还是“严进宽出”,只要考进了大学,四年以后绝大多数都能毕业。这 使得无数挤过高考独木桥的大学生,失控于大学宽松而闲散的环境,而高校又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或者训而不督,或者督而不导。对专业课的忽视和对现实的追求,直接导致学生上大学与拿文凭挂钩、与学知 识脱钩。一些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差、心理素质差,很难承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无法适应社会的需 求。 G 网友说:大学教育不能产业化,大学教育不是可资开发的产业,而应该是有待扩展的公共事业。现在越 来越高的学费,加上日益高涨的生活成本,不仅增加了家庭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虽然 一些贫困学生可以通过申请补助或贷款等方式入学,但更有许多学生在花费了巨额费用之后,在现实的经济压 力与前途渺茫的心理压力下,对理想前途做了毫不迟疑的庸俗化理解——“理想钱途”,并最终把找一份高薪 工作当成人生的最大目标。 H 校长说: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加识、培养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品性、能力和责任感。大学不应 该仅仅是帮助学生找个好工作,还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成年人。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提高国民 素质,如果把教育和就业简单等同起来,就太功利了,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 2 材料 3 美国一些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几十年来,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这些研究 型大学一直是发明和创造的源泉。能够到这些知名的大学读书,被视为无上荣幸的事情。大学里研究与教学的 结合,让那些最杰出的专家与最有前途的学生面对面接触,教师与学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一年比一年突出。无 数家长认为,被这些知名学校录取,就是对孩子成就的认可;进入这样的学府,未来美好的前程就有了保证。 这些名校的许多老校友经常感叹,如今大学发生了沧桑巨变——与当年他们就读大学时相比,学校规模更 大了,有更多的女学生和少数族裔学生进入了大学课堂;大学生的社交变得更加随意了;有更多新的实验室和 研究中心拔地而起,但大学的学术水平却下降了。事实上这些古老学院确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的学校机 构保留下来了,但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课程改革不断适应学术发展和社会需要,内容比以前更丰富了,但 课程已不再围绕那些普遍认同的理念来设计;教授们依旧给学生们打分,但这些分数已演变为学生进入研究生 院的资格,而不是教师向学生提供的教学反馈;纪律制度已变为可以辩论的“小小法庭”,而不再是进行道德 教育、帮助年轻人成长、培养具有责任感公民的途径;就连校际体育比赛似乎也违背了原先锻炼学生心智的初 衷,都由专业运动员参加,没有趣味可言。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教授认为,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存贮地,这些美国名校是成功的, 但它们忘记了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人成长,让学生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远大目标,毕业时成为一 个富有学识、智慧、能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承担责任的成年人。现在学术追求竞争替代了大学的教育任务,殊 不知这两者不应该厚此薄彼。在这些大学领导的演讲稿中,不乏关于“世界问题”“知识探索”“勤勉工作” 与“成功”之类的词句,却鲜有看到个人力量、完善的人格、善良、合作、同情、如何把眼前的世界建设得更 美好等言辞。学校越出名,就越强调在教师、学生和经费市场上的竞争力。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正逐渐演变为 消费者与出售昂贵商品和服务的卖主之间的关系。 18 岁到 22 岁是年轻人在人生发展道路上的特殊阶段,这个年龄正好是培养责任感的阶段,他们已经能够 成熟地从独立的生活、新的知识和富有挑战性的观念中获取力量和灵感。大学正是他们开始认识自我,发现生 活意义和目标的关键场所。大学教育不仅仅是数据、公式、法则、名字和地点的传授,教育也不仅仅是课堂教 学。教育家学说,通识教育就是当你接受了教育,又把当初学到的内容忘记后,最后还剩下的东西。如果以此 为标准,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如今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呢?哈瑞·刘易斯教授说:“这些大学是在追求失去灵魂 的卓越”。 材料 4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其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院士说,人文素质教育不能仅靠人文讲座和人文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中也应该 体现。通过人文知识的阅读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锻炼学生的社会关怀、思维批判以及健康情感, 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3 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获取智慧的基本方法,也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教育学 会副会长 Z 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 平。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并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的阅读息息相 关。每个人的阅读水平,构成了一个民族的阅读高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和国家的竞争力。Z 教授曾 给儿子写过一封信,说大学是读书的天堂,鼓励孩子要珍惜大学提供的读书空间和时间,多读好书,多读名著 经典,学会阅读,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学会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使自己得到 全面发展。央视《朗读者》制作人董卿说:“阅读是为了让我们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阅读能让人更好地活 在当下,并且内心坚强,勇敢面对挑战。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说:“我十二岁开始做学徒,还不到十五岁就 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再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但我非常清楚,只有努力工作和求取知识,才是我唯一的 出路。我有一点钱就去买书,记在脑子里,才去再换一本。直到今天,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一定要看书。知 识并不决定你一生有财富增加,但是你的机会更多了,你创造机会,才是最好的途径。” 某大学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当前大学生阅读状况令人担忧,每天读书 2 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 8.7%,1 小 时以下的高达 70.4%,而不读书不看报的也大有人在。调查还显示,大学生读书存在功利主义过浓、重理轻文 的现象,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一名大学生这样说:“这是个方便面时代。我们平时无休止地‘啃’着单 词,眼里跳跃的是数字符号,心里想的是如何快速成功。剩下的时间只够用来看这样一些书——它们有一个共 同点:像方便面一样实用、快速、方便。”即使是阅读文科书籍,也主要集中在流行小说类,而哲学、文化、 历史、艺术等经典书籍则少有人问津。现在大学文理科间互不搭界,许多理科生认为文学修养与专业距离很远; 大学生就业、考研压力大,英语学习负担重,希望学些马上能用的课程,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和 经典名著的学习,影响了他们人文素质的提高。 材料 5 现代社会,人终其一生离不开一份工作,人们靠它养家糊口,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没有便很痛苦,拥有便 很辛苦。工作并不只是为了金钱和生计,它还关系到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所以,长期失业会使人丧失灵魂, 没有工作的人会很痛苦。而有了工作的人会整天忙碌,因工作产生的困扰也会源源不断出现。人们每天早晨努 力睁开困乏的双眼挣扎着去上班;到了工作单位跑前跑后,为在职场中不被淘汰而展开激烈博弈;面对拥挤的 交通现状,不得不做好每天上下班挤车的心理准备;为了完成工作,不断加班,不断与疲劳鏖战……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重复着这样的工作节奏,只有这样,银行账户才能够出现令自己满意的数字,而这个数字却只短暂 显示一下就因各种原因消失了,这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不安全感。 也有职场人士认为,工作并不是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还为了获得一种顺利度过人生时光的安全感。人们 从小认为工作本身就是生活的最终目标,当大人问孩子梦想是什么时,他们并不是问“你要成为有怎样个性与 价值观的人”,而是“你想要做什么工作”,如此多次被问“你长大后想做什么”,这个长大后想做的工作便 成了人们努力的目标。可是由于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追求这个目标,所以人们在职场中感受到的并不是快乐和满 4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此文档共1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