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

2006年湖南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07-12发布者:郝悦皓大小:42.00 KB 下载:0

2006 年湖南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 能力的综合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40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3. 仔细阅读所给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 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某地政府为理清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思路,认 清建设新农村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因素,近期召开了一个有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农民代表 等参加的座谈会,共同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以下是该座谈会 的记录: 张秘书长: 首先我代表市政府衷心感谢各位嘉宾对我们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 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生产力是中心任务,今天,我们围绕如何 发展农村生产力展开讨论,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陈副市长: 今年“一号文件”里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五个方面的建设,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在推进新 农村的建设中,中央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仅仅理 解为盖房子,没有经济实力的话,不但会加重农民的负担,甚至可能即使搞了也维持不了 多久,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张秘书长: 今天也来了—些农民朋友代表,咱们先听听农民大哥有哪些困难,建设新农村需要政府帮 助他们做什么? 谭运能(某县棉农): 最近报纸上、电视里“新农村建设”,喊得很响,我们农民最关心的是能不能给我们带来真 正实惠。农民最盼什么?还不是生产发展、日子越过越好嘛!这两年政府既免税又补贴, 咱农民的腰包渐渐鼓了,但农资一个劲儿涨价却“吃掉”了我们辛辛苦苦挣的钱。希望国家 快想想办法,别让农资涨价“掏走”国家给农民的免税实惠。 陈安国(某村农民): 我们最盼望的就是儿子能读得起书!我常年在外打打工,一年可以挣六千元左右,我妻子 在家养了 2 头猪,种了 3 亩地,全家一年总收入 8000 元左右。几个儿子都挺有出息,大 儿子考上了市医学院,可刚读了一年就花了 1 万多元,上不起,退学了。二儿子考上大庆 石油学院,一开学就交了将近 9000 元,向亲戚朋友借了 3000 元,又贷款 5000 元,才 把这笔钱凑齐。这几年学费越来越贵,伙食费也贵。挣得少,花得多,没有钱真愁啊!为 供孩子读书,我和妻子穿自己缝的布鞋,平时都舍不得吃点肉。政府能不能帮帮咱农民, 让农民的孩子也能读得起书,上得起学! 张秘书长: 几位农民朋友谈得都很实在,说实话,建设新农村最高兴的人应该是农民兄弟,但如何建 设,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在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我们要理清这些思路 才能对症下药。 农业部门刘处长: 建设新农村,我认为首先要实实在在,别瞎折腾。不能不顾财力借款贷款,搞花架子,损 害农民的利益。近些年来,许多地方都很重视农村建设。文明村、卫生村、小康村等等常 抓不懈,常说不断。但是对这些上了地方基层红头文件的所谓“农村建设工程”,农民似乎 都不那么热心。早些年,南方某县搞一个“小康村”样板就是典型。当时,一些领导为搞“整 齐划一的洋楼村”,不惜巨额贷款相助,又不惜以行政命令实施。然而,当新村崛起时,家 家户户都欠了一屁股债。而今,这条所谓“样板村”成了当地典型的“花架子村”。山西省绛县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建起一批高标准农业示范园。然而这些示范园并未用高新科技为农民带 来实惠,只是凭着“高标准”而接待一批一批的参观团,以表现当地干部的“政绩”。当地农民 议论此事为“形式主义哄上级,败家子作风害百姓”。 所以我认为,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动农民群众一步一步实施。新农村建设肯定要依靠农民, 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他们想怎么干,他们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帮助、哪些支持,他们最有发 言权,而不是纯粹官办、官员包办或者不顾实际一切去办。 陈副市长: 刚才刘处长提到的把这种“花瓶”作为示范典型,不但不能起到试点的引导作用,反而会因 为物力、财力的不公平分配,影响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妨碍整个新农村 建设大局。我们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新农村建设如何搞,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 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不能搞一刀切,更要防止形 式主义。 张秘书长: 是啊,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有的地方按 小城镇的要求搞农村建设,搞得不城不乡,反而不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郭副主任: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 重点之一,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要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李县长: 发展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我们基层也清楚这一点,但钱从哪里来?建 设新农村,集体经济是基础,也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重要来源。以我县而言,全县 184 个行政村,2004 年村级集体收入在 30 万元以上的有 51 个村,20 万~30 万元的有 14 个村,10 万~20 万元的有 47 个村,10 万元以下的有 72 个村。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 年刚性支出需 15 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 10 万元。但目前大多数村的 经济现状都不乐观。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 我县属于相对发达的县,而有些欠发达地区几乎谈不上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经济不只是零 很多是负数。据我了解,有个乡负债达 2000 万元,村级负债平均达 10 万元。村干部的 工资虽然是由县财政发,但每月只有 80~100 元,还常常被拖欠。没有村级经济,建设 新农村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柱,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某乡黄乡长: 对,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 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但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 大挑战。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生产资料和机 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近几年农业产 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 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并未给农民增收带来多少实惠。公司、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 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随着农村 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 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 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自 2005 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 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 缩小,没有更多的增收途径。一句话,现在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困难,这是建设新农村的一 个难题和制约因素。 某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郑博士: 由于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使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滞后。 普遍存在着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缓慢等问题,并且由于基层组织管理功能薄弱 使得许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导致大量的设施损坏严重;农业资源不足 土地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缺乏。很多农村交 通设施落后,乡间道路缺乏有效的专人管理,使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导致农 业耕作成本增加;到了阴雨季节,车辆行人根本无法行走,严重地干扰了当地居民正常生 活。在大部分农村地区,水、电等农民生活必须的基础设施还很缺乏,不仅电网老旧,电 压不稳,而且电价高昂;很多自然村没有自来水,部分已经用上了自来水的自然村,由于 水源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也往往保证不了正常供水。这些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必须 要投入的。但目前缺乏对农村、农业的长效投入机制,这也是建设新农村不得不面对的一 个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仅道路建设和河道清淤两项工程就需投入 2.28 亿元,其中通村通组 公路 800 公里,需要资金 1.2 亿元;河道疏浚 500 多条,需要资金 1.08 亿元。新农 村建设投资巨大,地方政府明显“力不从心”。所以我认为,建设新农村,没有一个长效的 投入机制,基层很难找到突破口。 社科院陈教授: 刚才李县长、郑博士和黄乡长谈的,实际就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新农村”建设的巨 额投资从哪里来?政府财力是否能够承受?我看了一些资料,今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 3 万亿元左右。目前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加总,再加上预算外收人,可用财力规模占GDPGDP 的比重近 30%。应当说,这样的财力具备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条件。 最近两年农民告别“皇粮国税”,财政部的负责人曾表示,减少的税收收入,80%左右由中 央财政承担,20%左右由省级按照一定的政策承担。此外,中央财政今年安排 293 亿元 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扶贫开发等;安排 14 亿元支持农村 合作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但这离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不能苛求财政包 办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当然。我认为,要分清国家和政府应对什么领域进行投入, 怎么与农民的辛勤劳动相结合。同时要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积极 性,并适当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做到“输血”和“造血”并重,这样合力建设,数亿农民才 能过上“现代化生活”。 某管理学院刘教授: 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温家宝总理曾表示,包括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 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在内的农村综合改革,既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涉及农村上层 建筑的变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解决当前农村面临许多问题的关键。同时,农村 综合改革应重点突出两大目标:一是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二是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结 构,在乡村建立起有效的、真正由农民群众参与的制衡机制。这是“后农业税时期“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两个基本点,也算是一个制度。 建设“新农村”的新战略中,有一个明确的提法,即“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人们已形成共 识:只有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民的合作能力和基层的组织建设,才能对接上国家 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投入。“十一五”期间是“新农村”建设破题的关键时期, 如何“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至关重要。也就 是说,基层政权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这一点要好好研究。 某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郑博士: 建设新农村,我倒觉得外国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韩国上个世纪 60 年代以来,城乡之间、 区域之间的发展严重失衡,农村问题十分突出。农村人口大量无序迁移,带来了诸多的城 市问题和社会难题。1970 年开始韩国政府发起“新村运动”,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 段是大规模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第二阶段是推出增加农(渔)民收入计划;第三阶段 的建设重点逐步转向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村工业。在“新村运动”兴起的头 10 年,韩 国政府累计向“新村运动”投入 2.8 万亿韩元,参加新村运动人数累计达 11 亿人次。在具 体实施中,政府先确定若干项目,包括屋顶改造、道路硬化、建自来水管道等;由村民讨 论选择最急需的项目,并选举一个新村建设指导者。项目获得县级政府的批准后,政府再 发水泥、钢筋支持,直接给农民配套。与此同时,韩国政府向农民普遍发放最长可达 30 年的长期低息贷款,政府有关支农资金通过农协等农民组织直接发放到户。这些都值得我 们借鉴。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郭副主任: 说到经验,我们也关注国内一些好的做法。希森三和在山东省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进行的 农村建设,就是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他们的思路就是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村 企互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现代农业”的产业开发规模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进而 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按照这个设想,就是要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让贫瘠的鲁西北变 成大型的牛业基地。希森三和探索和实践的亮点在于通过“新村”建设,将当地农民与黄牛 产业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实践可一条崭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并能够进一 步形成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客观上带动广大农民增收和致富。这一做 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社科院陈教授: 说到经验,我也注意到成都的例子。他们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模式。我们注意到,成都市 推进一体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农村直接变城市”形式,如川浙工业园,引入工业,农民 直接变工人,成了市民;有“土地流转”形式,土地向大户集中,农民成了农业产业工人; 而最值导称道的是“五朵金花”的典型,“五朵金花”处于城郊结合部,又是城市的通风口,不 能够建高楼。针对这一劣势,他们对农房进行了改造,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打造了一些 景点,发展休闲产业,为农民增收搭建起了一个增收的平台。 其实,有的城市也尝试过走这条路子,但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为什么呢?没有结合实际, 而“五朵金花”的打造不是空想出来的,是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与成都市民的生活方式紧 密结合,并形成了良性互动;同时,“五朵金花”没有搬迁农户。这又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许多游客去过周庄一次,就不想再去了,为什么?周庄对居民进行了大量搬迁,这一搬迁 就失去了很多无形的东西,包括居民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传统的价值与文化的消失。“五 朵金花”不同,打造出的风景与百姓融合在了一起,游客去了,也不只是看风景,而是将自 己与风景融合在了一起,具有了立体的感觉,展现了—幅“活在其中,融入其中”的美好图 景。 三、申论要求 (一)假如你作为本次座谈会的记录员,会后,请你归纳参会人员提出的在建设社会主义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此文档共7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