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高考试题及模拟卷精编(三)

手机扫码关注微信
随时随地刷题

高中教育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高考试题及模拟卷精编(三)

推荐等级:
  • 卷面总分:0分
  • 试卷类型:模拟试题
  • 测试费用:¥5.00
  • 试卷答案:
  • 练习次数:0
  • 作答时间:0分钟

试卷介绍

试卷预览

  • 21(2009、福建,35)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B.矛盾的普遍性高于特殊中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2(2009、北京,24)“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3(2009、安徽,9)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4(2008、宁夏文综,21) “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5(2008、海南单科,22)“人生的阴影,是自己遮挡阳光造成的。”这句话意在说明

    A.消除人生的阴影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B.人与周围的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C.要从内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

    D.外因无助于解决人生所面临的难题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6(2011、北京) 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7(2008、海南单科,21)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8(2008、北京文综,30)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9(2008、四川文综,31)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子、天下》中的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①“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②“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③“热”的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④“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30(2011、江苏)宋朝张先《木兰花 》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