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政治 >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5)

手机扫码关注微信
随时随地刷题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5)

推荐等级:
  • 卷面总分:100分
  • 试卷类型:真题试卷
  • 测试费用:¥10.00
  • 试卷答案:有
  • 练习次数:0
  • 作答时间:120分钟

试卷介绍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5)

试卷预览

  • 61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世界正向着光明和进步的目标迈进,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和平的力量、正义的力量,终究是不可战胜的。材料说明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③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④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22007年12月27日,继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访日”融冰之旅”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表示,中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前景广阔,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中日经济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两国经济的发展,对双方来说,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会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③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作用 ④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3“君住长江头,我位长江尾,虽然日日不见君,用君污染水”。这一首被修改的古诗,反映近年来频频发生在我国江河流域的“跨界污染”现状。专家指出,各地区政府只对本地区环境负责,这种“独善其身”的环保思想是造成“跨界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当

    A.立足于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事实

    B.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C.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时,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其哲学依据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④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5马克思曾形象地说:“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也有人说:“无国便无税,无税便无国。”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国家通过税收形式组织财政收入,为自己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B.“无国便无税”是说税收的起源和国家的产生密不可分

    C.“无税便无国”是强调税收在国家中的作用

    D.“无税便无国”是指国家起源于税收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6《劝学篇》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体现出的主要哲理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D.没有质变就没有事物性质的变化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7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体现了 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8科技进步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决定性因素,这就要做到 ①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体系创新,改革科技体制 ②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结构升级 ③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④大力发展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9“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一论述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C.社会矛盾是人为的

    D.共性和个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70“穷则变,变则通,能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7/11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