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语文 > 语言文字应用——正确使用实词、虚词(62)1

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时间:2021-03-26

A.①问征夫以前路②将有事于西畴——“以”、“于”都是介宾,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B.①悟已往之不谏②恨晨光之熹微——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云无心以出岫②登东皋以舒啸——两个“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①既窈窕以寻壑 ②亦崎岖而经丘——“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

试卷相关题目

  • 1选出划线的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之二虫又何知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B.奚惆怅而独悲奚以知其然也

    C.怒而飞抢榆枋而止

    D.慈父见背遂见用于小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乳二世

    B.执此以朝

    C.前辟四窗

    D.客逾庖而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列各句中通假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B.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D.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细”,细小的矛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列选择中,全是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金就砺则利 ②虽有槁暴     ③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⑤知明而行无过   ⑥或师焉,或不焉 ⑦吾从而师之   ⑧君子生非异也

    A.①③⑥⑧

    B.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⑥

    D.③⑤⑥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下列文言文加点词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或命巾车,或 棹孤舟       ②雄州 雾列                 ③彼于 致福者    ④诏书切峻,责臣逋 慢       ⑤ 屈贾谊于长沙             ⑥ 襟三江而带五湖 ⑦而后乃今将图 南           ⑧臣不胜 犬马怖惧之情       ⑨德 合一君 ⑩ 善万物之得时

    A.①⑥/ ②⑦⑧/ ③⑤⑨/ ④⑩

    B.①⑤/ ②⑦⑧/ ③⑨⑩/ ④⑥

    C.①⑥⑦/ ②⑧/ ③⑤/ ④⑨⑩

    D.①⑦/ ②⑧/ ③⑤⑨/ ④⑩/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矣”可以表达陈述、感叹、疑问语气。下列句子的“矣”已被按表达的语气作了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③年几何矣                   ④则将焉用彼相矣         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⑥吾尝终日而思矣 ⑦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⑧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A.①⑤⑥/②⑦⑧/③④

    B.①⑤⑦/②⑥⑧/③④

    C.①⑤⑥/②④⑧/③⑦

    D.①③⑥/②⑦⑧/④⑤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拜臣郎中授官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B.形影相吊安慰 则刘病日笃病重

    C.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改正 朝菌不知晦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D.适莽苍者往舸舰弥津渡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②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B.①载欣载奔(载,义同“载歌载舞”的“载”) 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C.①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②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

    D.①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②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穷(且)益坚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宾主尽东南(之)美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D.而乡邻之生日蹙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