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医学类 > 医师考试 > 内科主治 > 专业知识 > 各科病例题_内科病例题31

案例:患者,男性,50岁。因“发热、咳嗽、咳痰伴胸痛3天”入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不降,波动于39〜40℃。3小时前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查体:呼吸43次/分,血压105/75mmHg,脉搏116次/分,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患者机械通气时,值班医师设定模式为容控SIMV,呼吸频率为15次/分,VT6ml/kg,PSV12cmH2O,FiO260%,PEEP值为5cmH2O,但患者SpO2仅86%,此时你认为该如何调节参数

发布时间:2021-01-26

A.增加FiO2

B.增加PEEP至10〜15cmH2O

C.增加VT至10〜12ml/kg

D.增加PSV至15cmH2O

E.增加呼吸频率为20次/分

试卷相关题目

  • 1案例:患者,男性,50岁。因“发热、咳嗽、咳痰伴胸痛3天”入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不降,波动于39〜40℃。3小时前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查体:呼吸43次/分,血压105/75mmHg,脉搏116次/分,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患者胸片提示双肺门旁斑片状渗出,血气分析:pH7.45,PaO250mmHg(FiO2=50%),PaCO230mmHg。此时最重要的治疗是

    A.调整抗生素用量

    B.提高吸氧浓度

    C.限制钠水摄入量

    D.采用机械通气治疗

    E.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案例:患者,男性,50岁。因“发热、咳嗽、咳痰伴胸痛3天”入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不降,波动于39〜40℃。3小时前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查体:呼吸43次/分,血压105/75mmHg,脉搏116次/分,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患者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的作用是

    A.使肺泡扩张,减少肺泡气压伤

    B.增加肺内分流,提高动脉氧分压

    C.增加肺泡通气量,增加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

    D.提高肺顺应性,增加功能残气量

    E.降低呼吸做功,增加心排血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案例:患者,男性,83岁。原有冠心病病史3年余,因胸闷、胸痛2小时入院。查体:BP130/86mmHg,P78次/分,R20次/分,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示导联Q波形成,ST段抬高。患者本次初步诊断是

    A.心肌梗死

    B.心绞痛

    C.肺部感染

    D.心包填塞

    E.急性心肌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案例:患者,男性,83岁。原有冠心病病史3年余,因胸闷、胸痛2小时入院。查体:BP130/86mmHg,P78次/分,R20次/分,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示导联Q波形成,ST段抬高。住院期间患者突发意识不清。心电图示: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形态不同、大小各异、极不整齐的图形。其心电图表现是

    A.室性逸搏心律

    B.心室颤动

    C.窦性心动过缓

    D.窦性静止

    E.室性心动过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案例:患者,男性,83岁。原有冠心病病史3年余,因胸闷、胸痛2小时入院。查体:BP130/86mmHg,P78次/分,R20次/分,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示导联Q波形成,ST段抬高。针对该心律失常最正确的治疗方法是

    A.临时心脏起搏器

    B.普罗帕酮慢推

    C.同步电复律

    D.非同步电复律

    E.阿司匹林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案例:患儿,女性,2岁。半小时前突然出现双眼上视、四肢抽动、呼之不应,口周轻度发绀,持续10分钟左右自行停止,但2分钟后又出现类似发作,即送急诊就诊。间歇期仍呼之不应,无哭声,以往无类似病史。查体:体温39.2℃,神志朦胧,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无脓性分泌物。心脏(-),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腹部(-),四肢强直,肌张力高,病理征(-)。排除颅内感染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头颅CT

    B.血常规

    C.脑电图

    D.脑脊液培养+常规

    E.血生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