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考文科综合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4届高考仿真模拟训练文综试题

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

发布时间:2024-07-15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试卷相关题目

  • 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西汉时期的新儒学

    C.宋明时期的理学

    D.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此制度”当指

    A.科举考试

    B.君主专制

    C.纲常伦理

    D.军机六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罩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以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材料蕴含的哲理有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③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④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十二铜表法》规定了“同态复仇”:指氏族、部落成员遭到外来伤害时,受害者给对方以同样的方式,按受伤害的程度实施正当的复仇,即“以眼抵眼,以鼻抵鼻、以耳抵耳、以齿抵齿、以命抵命”。它的出现

    A.保护了奴隶的权益

    B.限制了复仇的范围

    C.保护了财产的私有

    D.限制了奴隶主权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虽然同路德存在争论,但也有一些与路德相同的观点。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A.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B.苦修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C.主张教随国定并实行宗教宽容

    D.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与发财致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机器与工具进口的情况。(每5年机器和工具的年平均进口值。单位:1000海关两)<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_dj="MsoNormalTable"><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96">年代</td><td valign="top" width="142">各种机器和工具(A)</td><td valign="top" width="106">农机具(B)</td><td valign="top" width="100">B/A(%)</td></tr><tr><td valign="top" width="96">1912—1916</td><td valign="top" width="142">15956</td><td valign="top" width="106">118</td><td valign="top" width="100">0.74</td></tr><tr><td valign="top" width="96">1917—1921</td><td valign="top" width="142">39269</td><td valign="top" width="106">798</td><td valign="top" width="100">2.03</td></tr><tr><td valign="top" width="96">1922—1926</td><td valign="top" width="142">43074</td><td valign="top" width="106">390</td><td valign="top" width="100">0.91</td></tr><tr><td valign="top" width="96">1927—1931</td><td valign="top" width="142">55192</td><td valign="top" width="106">998</td><td valign="top" width="100">1.81</td></tr></tbody></table>表格中的数据主要反映了

    A.民国时期农业近代化有所发展

    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领域

    C.近代民族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

    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