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是指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传统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以三个基本假设条件为前提的,以下不属于这三个假设条件中的一个是( )。
A.市场出清。即在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地升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供求均衡状态,也就是说资源被充分利用
B.完全理性。即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地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
C.市场缺陷。即市场具有无法合理配置资源的先天缺陷,需要采取其他手段来弥补
D.完全信息。即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试卷相关题目
- 1巴罗克艺术和洛可可艺术相继盛行于17、18世纪的欧洲,它们都流行于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绘画的主题都是国王和贵族的肖像画,但二者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前者艺术特点表现为豪华、威严,后者则小巧优雅、轻快潇洒,产生这种不同的社会原因在于( )。
A.巴罗克艺术产生时期,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期,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者有感于对岸海岛国的变革,急于在统治范围内树立自己的君权至上形象,所以在艺术上强调厚重、威严;而18世纪,由于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来自大西洋彼岸的新的政治思路冲击着欧洲的君主专制,欧洲君主尝试着采用新的政治策略,反映到艺术上,就出现了比较市民化的洛可可艺术
B.巴罗克艺术产生于欧洲的封建时代,君权至上,所以在艺术表现风格上要突出国王、贵族的地位尊贵、身份显赫;而18世纪的时候,由于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国王、贵族的权力受到严重削弱,上流社会弥漫出享乐主义的倾向,这样轻巧纤丽的洛可可艺术就取代了巴罗克艺术
C.巴罗克艺术正好处于欧洲宗教势力最为强盛的时期,宗教强烈干预世俗政权,君权、世俗政权不得不听从教会的指令,所以这一时期艺术作品都表现出对上帝的崇拜、敬畏,厚重感要强烈;而18世纪的欧洲由于文艺复兴所带来的对教权的声讨和否定,使世俗政权凌驾于教权之上,所以艺术风格逐渐转变为适合市民生活品位的洛可可艺术
D.巴罗克艺术兴起时,欧洲的西班牙、法国都建立有强大的封建专制政权,巴罗克艺术的风格正好符合此统治时期所需要的威严和力量;洛可可艺术流行则是因为其所处的18世纪,欧洲的专制君主的统治被削弱,加上启蒙运动兴起、自由平等思想盛行,导致君主和贵族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妄自尊大,生活趣味发生了改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中国封建社会最为重要的治国思想交锋是儒法之争,秦代的“焚书坑儒”可以看作是法家思想的一次空前胜利,而数十年之后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使儒家理论成为后世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下关于这两次事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焚书坑儒”是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将官府及民间所有不属于秦纪、医药、卜筮、农业之书的书籍一律烧毁,并于次年将犯禁的460名儒生集体坑杀,二者分别从典籍和人两方面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摧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是汉武帝采纳儒生董仲舒的建议,提倡儒家学说,禁止其他学说的传播,贵族教育、选用官吏一律以儒家思想为标准,这为中国的文化套上了新的桎梏
B.“焚书坑儒”的后果是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百家争鸣”文化繁盛的局面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堵塞了言路。一味追求苛刑峻法,不仅没有达到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而且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使西汉摆脱了王朝初期为“休养生息”而采用的黄老思想,有助于汉武帝时期的国力发展、社会稳定
C.“焚书坑儒”是法家思想获取绝对政治地位后的必然结果,这种野蛮做法造成了当权者和知识阶层的严重对立,加深了社会矛盾;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上升到统治层面,但它只是采取较为隐蔽的方式来压制其他学说的传播,而不是暴力镇压,所以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D.“焚书坑儒”将儒家思想排挤出治国的理论范畴,整个国家的政治决策、行政方式等都遵循法家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面上看是以儒家思想为惟一的治国理论,但实际上,汉代以后的整个封建社会都实行的是外儒内法的统治策略,法家学说并没有被统治者完全舍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享有盛誉,例如李白被人称作“诗仙”、杜甫被人称作“诗圣”、两人合称“李杜”等,以下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曾有名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其中的“小谢”指的是东晋、刘宋之间最为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由他开始,山水诗成为文学上的一个流派
B.“模棱两可”这一成语源自唐代一位著名诗人苏味道,因他遇事依违两可,时人称其为“苏模棱”,他有著名诗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C.陈子昂是初唐著名诗人,推崇汉魏诗风,也就是“建安风骨”,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有“三曹”、蔡琰、“建安七子”,其中“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咸、应玚、刘桢
D.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这里的“青藤”指的是明朝最全能的艺术家唐寅,其代表作是《烟波钓叟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对初夏水面景色的生动描写。如果仔细观察夏天河水水面,我们可以发现蜻蜓在不停贴近水面,使水面泛起圈圈涟漪,那么蜻蜓点水的原因在于( )。
A.蜻蜓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水中的孑孓、水虱等生物,它们的生活范围是水面区域,蜻蜓在水面盘旋并经常性地点水,目的正是在觅食
B.蜻蜓虽然是陆上昆虫,但卵却需要在水中孵化,幼虫也需要在水中生长,所以蜻蜓点水实际上是在水中产卵
C.蜻蜓的眼睛是复眼,它的眼睛可以看到四周空间,但视距却不够运,当看到水面上自己的影像时,以为对手来竞食,故此要驱走对方
D.蜻蜓在夏季是求偶、繁殖期,雄性蜻蜓会通过各种“肢体语言”向雌性蜻蜓发出交配信息,其中,点水就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肢体语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我国南北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间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许多的差异,其中在住房的建筑构造上形成了比较有趣的“南尖北平”现象,即住房屋顶的坡度由南往北逐渐减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而北方降水少,建成平顶,既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并保温保暖,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
B.我国北方土壤有利于建筑材料的烧制,因此砖瓦结构是民居的主要特点,而这种建筑材料适合建成平顶或坡度不大的房屋;南方土壤酸性物质居多,不利于做为建筑材料,故此竹木材料较盛,而竹木材料适合造成尖顶房屋
C.北方的风沙比较大,平顶房屋可以有效减少房屋与风沙的摩擦系数,延长房屋寿命;南方则日照比较频繁,房屋材料又多取自竹、木、草,尖顶房屋可以有效分散受热面积,减少因光能积聚引起自燃的几率
D.北方历史上受北方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比较长,而北方少数民族多居住于帐篷之中,平顶房屋实际上是“穹顶毡帐”的延续;南方人则多由汉人南迁,在与当地民族融合过程中,保留了自己的坡型房屋并吸收了当地少数民族“尖顶竹楼”式的建筑风格,所以房顶比较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在百花齐放的季节到花丛中散步,如果我们闭上眼睛可以听到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但却无法听到蝴蝶的动静,其中的原因在于( )。
A.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要高于蝴蝶的频率,而人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只能够接收到蜜蜂的频率,却无法感觉到蝴蝶的频率
B.蜜蜂口器发出的声音要高于蝴蝶口器所发出的声音,而且蜜蜂是群居性昆虫,彼此之间交流频繁,所以人能够经常性地听到蜜蜂的声音
C.蜜蜂的腹部具有称作“蜂鸣器”的器官,可以以人耳能够察觉的高频发出声波,而蝴蝶不具备有发声器官,所以人能够听到蜜蜂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的声音
D.蜜蜂在运动时,其腹部坚硬的角质层与其腿部摩擦,借以向同伴传递讯息,所以能发出声音,而蝴蝶的腹部则非常柔软,且没有发声器官,所以飞行时没有声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活动日益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一般称为( )。
A.经济一体化
B.经济全球化
C.资本社会化
D.资本国际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在财务管理中,支出管理的最基本内容是( )。
A.管好用好全部支出
B.管好用好专项支出
C.管好用好经常性支出
D.管好用好特殊性支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当应作出( )。
A.有利于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解释
B.有利保险人与受益人的解释
C.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D.有利于保险人与投保人的解释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