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省考) > 行政职业能力 > 省级公务员考试模拟试卷1

资料题:以下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发布时间:2022-01-20

A.中华法系的影响覆盖整个“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

B.日本文武天皇制定的《大宝律令》,其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

C.在中华法系形成过程中,中国从未依靠武力推行法律

D.中华法系把“礼”作为法律的指导,认为“德礼为政教之本”

参考资料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中国古代法制实践,造就了影响东亚和东南亚、并为人类法 制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法系。以中国古代法制为核心的中华法系,与印度教法系、伊斯兰教法系、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一起构成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五大法系。中华法系精神在较长时期内,成为东亚 各国共同的法律意识形态,且影响一度扩展及东南亚等地。一个完整的法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 要有一个核心成员国,其他国家以此国法律为基础制定各自的法律制度。其次,这些国家的法律制度 具有共性,共享同一的法律传统。最后,该法系所属各国既有共性又不乏各自鲜明的个性,大同而小 异。中华法系从时间上看,一般是指兴于两汉、盛于隋唐、沿至明清、解体于清末的一种法律系统,它伴 随着法律的传播而渐次扩展。中华法系以《唐律疏议》和《大明律》为主要代表,这两部法典都是周边各 国立法的范本。从影响范围来看,主要是东亚,部分及于东南亚,覆盖整个“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 区。替如朝鲜髙丽王朝颁布的《髙丽律》,其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的《大宝律令》, 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中华法系的形成有其深刻原因。法系形成的前提之一,就是核心国必须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法律 完备,同时交通便于对内交流和对外输出。古代中国的汉唐至明清,恰恰具备这样的条件。自汉代以 后,中国始终保持着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格局,对内对外交通日益方便,文化灿烂大备,法典的 系统性和科学性也是举世共睹。更为可贵的是,在中华法系形成过程中,中国从未依靠武力推行法律, 而是以法律制度的合理性、法律文化的先进性而为相关国家所借鉴和吸收。中华法系的指导思想是发端于先秦的中华儒家思想,其主要内涵有:在宇宙世界观上,中华法系 提倡“天人合一”,倡导天人相通、以人为本、以德配天;在人生道德观上,中华法系提倡“仁恕忠孝”,强 调天地有好生之仁、尽己为忠、推己为恕、人伦为孝;在政治法律观上,中华法系提倡“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在法律表现形式上,最明显的就是礼法结合,法律以“礼” 为指导,所谓“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中华法系在历史上对中国和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是持续而 深刻的。对内有效地将儒家思想凝聚固化为法律制度,构建起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此后不管王朝如何 更迭、版图如何整合,中华文明始终赓续不衰;对外传播了“和而不同”的儒学价值观,最终构筑起东亚 这一整体性的文明共同体。

试卷相关题目

  • 1以下论述,不属于中华法系形成条件的是:

    A.汉代以来强盛的国力

    B.对内对外便利的交通

    C.统治者对法治的重视

    D.具有系统科学的法典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关于中华法系,文章中未涉及的是:

    A.形成原因

    B.指导思想

    C.代表法典

    D.衰落背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填入第三段画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织物电子技术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B.织物电子技术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

    C.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织物电子器件

    D.可以从纳米材料和结构上寻找新突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列语句放在原文的哪个位置最为合适?据了解,织物电子是基于技术演进提出的新概念,涉及电子织物在传感执行和计算上的功能实现 等领域,与柔性电子等有着明显差异。

    A.①

    B.②

    C.③

    D.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坚定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没有高度的文化自 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才能获 得最为深厚和坚强的精神支撑。由此,可以推出:

    A.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

    B.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若想获得最为深厚和坚强的精神支持,必须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 主义指导地位

    C.只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力量

    D.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就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以下说法与文意不符的是:

    A.数字人文是用数字技术来解决人文问题

    B.“阿奎那项目”是数字人文的早期实践

    C.数字人文的发展推动新兴学科不断涌现

    D.学者根据杨基的诗确定其出生地为苏州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以下对“远读”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以准确把握某一文本为目标

    B.考察作品的范围更大

    C.忽略无关的细节信息

    D.利用数字技术从宏观上描摹概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文章举敦煌研究院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A.文化遗产不能仅止于学术研究,更要重视文化普及

    B.数字人文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C.线上“云展览”活动使人们足不出户走近经典文化

    D.数字技术为人文学疑难问题研究提供全新解决思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填入最后一段【】处最恰当的是:

    A.沧海一粟

    B.冰山一角

    C.九牛一毛

    D.千钧一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

    A.数字人文的概念

    B.数字人文的特征

    C.数字人文的应用

    D.数字人文的意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