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生物 >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其他51

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发布时间:2021-08-30

A.是碳源的物质不能同时是氮源

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有些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列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加入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及生长因子

    B.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碳元素的含量最多,其次为氮元素

    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pH、氧、渗透压的影响

    D.固体培养基一定需要加入琼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

    A.稀释涂布平板法

    B.直接计数法

    C.重量法

    D.比浊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大肠杆菌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微生物。下列有关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

    B.可以用含有高浓度的NaCl的培养基将其筛选出来

    C.它属于原核生物,其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

    D.在同时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上,它只能分解葡萄糖,说明了它分解葡萄糖的酶是诱导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胨可用于培养大肠杆菌,也可用于培养噬菌体

    B.圆褐固氮菌因为能够独立利用氮气合成氨,所以其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

    C.诱导酶是只有在诱导物存在时才可能合成的酶,它的合成不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D.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是基因突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制备各种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关于倒平板的具体描述正确的是①待培养基冷却至4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②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桌面上,左手拔出棉塞 ③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④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完全打开皿盖 ⑤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⑥等待平板冷却5~10s,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A.①③④⑤

    B.④⑤⑥

    C.③⑤

    D.①②④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某同学将与细菌有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①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②单个或少数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大量繁殖,可形成菌落,这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③与细菌共生的病毒称为噬菌体 ④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⑤细菌具有细胞壁,可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进行水解形成原生质体 ⑥细菌侵入人体后作为抗原可引起人体的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

    A.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⑤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关于微生物的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霉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3~4d

    B.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一般来说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不相同

    C.一般来说,在相同的培养基、温度及培养时间等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

    D.一个菌落就是单个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繁殖,并以此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子细胞集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列属于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是①牛肉膏 ②蛋白胨 ③氨基酸 ④维生素 ⑤碱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噬菌斑(下图甲)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乙),对该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噬菌斑数量不变,说明噬菌体还没有开始侵染细菌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细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表表示某种培养基的成分。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由于加入了琼脂,该培养基为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

    B.该培养基可以为微生物提供4类营养要素

    C.若用于培养异养微生物需要加入有机碳源

    D.若用于无土栽培,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