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选修部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71

某学者曾对晚清时局疾呼:“民权则志在必行,公理则今日万不能尽行也。盖今日……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万无一跃超飞之理。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由此推论他最可能赞同

发布时间:2021-08-22

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试卷相关题目

  • 1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列说法属于维新思想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天不变,道亦不变”

    C.“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D.“立国之道,尚礼仪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 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图为1833—1898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共和”“民主”在1833—1913年的出现的频率度统计从图中可见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种现象反映了    

    A.孙中山在海外领导同盟会,忽视国内的宣传

    B.宣传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潮成为国内新思想主流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要民主但不同意放弃帝制 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论述,其主要的不同点

    A.社会背景

    B.根本目的

    C.途径手段

    D.阶级属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张之洞对统治者某举措的意见是“深恐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材,数百万童生之怒。”该举措应是

    A.废八股

    B.派游学

    C.办学校

    D.废科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据粗略统计,清末赴某国留学人数:1901年为274人,1903年为1,300人,至废科举的1905年则猛增到8,000人,翌年更是达到12,000人。以上材料中的某国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民主思想家,他们的民主思想共同点包括 ① 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 主张兴民权  ③ 走日本模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④ 颁布宪法,实行法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