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
A.民族工业体系逐渐独立完整
B.纺织业成为最大的新式工业
C.近代工业形成对传统经济的绝对优势
D.主要工业部门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
试卷相关题目
- 1荀子说:“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下列思想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主张的是
A.韩非“法不阿贵”的思想
B.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
C.朱熹“道统论”的思想
D.顾炎武“众治”的思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实施仁政
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这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某年西方报纸评论的会议应是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大会议
D.关贸总协定签字仪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朱子曰:“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 而不知的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
A.“理”是一种客观物质
B.人性与天理一致
C.主张“知行合一”
D.格物致知是探究“理”的根本手段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1953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1959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须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导致50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左倾思潮出现
B.一五计划完成
C.中苏关系恶化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中国园林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下列与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
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C.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表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会议总代表662人党派代表165人人民解放军代表71人团体代表235人区域代表116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黑格尔说:“人们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完全的经验主义者,并且是一个有思想的经验主义者。……但是他的经验是全面的,就是说,他没有漏掉任何细节,他不是抓住一个规定,然后又抓住另外一个规定,而是它们同时把握在一起……经验的东西,在它的综合里面被把握时,就是思辨的概念。” 黑格尔的这段话,深刻地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是
A.唯物主义者
B.理性主义者
C.经验主义者
D.唯心主义者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图是1953年由西安市选举委员会印发的一张选民证,其历史背景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起来
C.政治协商制度逐渐建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福建南安花生亩产13241斤,出现这则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 )
A.福建农民科学种田
B.当时“浮夸风”盛行
C.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高
D.福建实行分田到户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