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401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发布时间:2021-07-23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157人,孟子61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孔子兴办太学,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B.孔子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较大

    C.孔子倡导“兼爱”“非攻”

    D.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依然占统治地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在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 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孔子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其思想主张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的是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A.调节人际关系

    B.倡导重义轻利

    C.讲求实际功利

    D.区分等级名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学既保持着其仁爱、和谐的精神特质,又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以下有关儒学的表述符合上述论断的是①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有“仁”“礼”“中庸”②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适应了汉代统治者的需要③王守仁是儒学发展到明代的代表人物,提出“天地万物之心”是人的“良知”④明清之际顾炎武猛烈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德国学者雅斯贝斯在分析世界历史的结构时提出了广为流行的“轴心时代”理论。主要指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人类文明由质朴宁静的神话时代的远古文明进入到人性的、伦理的、理性的时代。中国的孔子和希腊的苏格拉底就生活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对哲学进行了人文主义的阐释

    B.对人性做除了“性本善”论断

    C.对人生提出“舍利取义”的追求

    D.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