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41

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发布时间:2021-07-22

A.反对君主制度

B.主张削弱君权

C.倡行“郡国并存”制度

D.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试卷相关题目

  • 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大学教材评论某人思想时说: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对上述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

    A.顾炎武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顾炎武与梁启超谭嗣同都主张民权共和思想

    C.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列对“经世致用”理解错误的是(    )

    A.为学应求务实

    B.重视实际学问,参加社会实践

    C.学以致用

    D.诵读四书五经,求取科举功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B.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材料显示黄宗羲

    A.反对儒家正统思想

    B.继承发展了传统儒学

    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在反思和批评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的一些精髓。下列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 ① 以天下为己任   ② 凡为帝王皆贼也   ③ 是非取决于学校    ④ 经世致用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良知犹主人翁,私欲犹豪奴悍婢。……良知昏迷,众欲乱行;良知精明,众欲消化,亦犹是也。”与材料观念不符的是(   )

    A.存善去恶

    B.存天理,灭人欲

    C.致良知

    D.格物致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这是明朝晚期浙江鄞县人朱宗光对西方的看法:“太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荷戈之士,皆万人敌,巨炮所击,皆使坚城立碎,固垒随移,我中土之武备不如也。……以如是之人心风俗,而鄙之为夷狄,吾惟恐其不夷也。”下列对此推理分析正确的是

    A.“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反映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成就

    B.朱宗光了解的“钟、炮”主要得益于西方传教士的贡献

    C.朱宗光对西方的认识是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的一个缩影

    D.朱宗光对荷兰“坚船利炮”的认识可能与鸦片战争有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