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先生在比较中西传统文化差别时,认为在“个人、家族、国家、天下”中,中国人和西方人各看重两个。中国人传统上最看重
A.个人和家族
B.家族和天下
C.国家和天下
D.个人和天下
试卷相关题目
- 1张载指出:“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这表明
A.世族门阀制度初步形成
B.宗法概念扩至国家政权
C.宗族制度威胁中央集权
D.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从商周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①由贵族政治变为官僚政治 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③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 ④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谷梁传 》记载“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分封制有利于边疆的开发
B.分封制强化了专制王权
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D.诸侯国实行了小农经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世界法律一般划分为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
A.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
B.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
C.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
D.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据《史记.秦始皇本集》“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以下反映的历史现象错误的是:
A.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
B.周王权威受到挑战
C.诸侯之间总是互相争霸
D.周初诸侯与周王关系密切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该段记载是指(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
C.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
D.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 )
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B.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
D.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