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801

清代有学者在其著作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反映出

发布时间:2021-07-13

A.租佃经营的盛行

B.农耕经济的繁荣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铁制农具的发展

    B.水利灌溉的进步

    C.人口的快速增长

    D.统治者的政策推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据《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盗窃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               ②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落后性  ③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农业的叙述。《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这些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的共性是

    A.根据时节来安排农业生产

    B.注重因地制宜

    C.尊重自然规律

    D.精耕细作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其主要目的是

    A.发展农业生产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D.保证政府的财源和兵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租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租佃式经营

    B.雇工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自耕农式经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A.开始实施均田制

    B.免除百姓的徭役

    C.建立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制度

    D.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古代某田令规定:“丁男、中男给一顷,……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给农民

    B.国家不再收回其中百分之二十的世田

    C.法令意在缓和古代土地兼并现象

    D.该法令造成了地权与劳动者分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