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政治 >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36)1

一种经济理论或者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现象的某些方面的描述,它要比其描述的现实简单。理论要舍弃不重要的东西,至于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取决于经济学家的假设,假设不同,提出的理论也不一样。因此,理论就不等同于真理,可以争辩,可以错,也可以被推翻。对于理论和真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真理是无条件的,理论是有条件的    ②真理是正确的,理论则是见仁见智  ③真理和理论都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④真理与谬误相对,理论与实践相对

发布时间:2021-05-11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恩格斯说:“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如果我们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它的观念,并且产生我们所预期的目的,那么这就肯定地证明,在这一范围内我们关于事物及其持性的知觉是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相符合的。”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的交汇点

    D.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的是

    A.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B.书本知识是浅显的,而且不一定正确,还要通过实践验证

    C.要真正消化理解书本知识,还要积极参加实践

    D.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事事亲自实践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2012年楼市“疯狂”,“房价将继续上涨,房价将彻底崩盘,房价将深度调整”,业内人士莫衷一是。这说明(  )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

    D.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表明 (  )  ①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发展过程 ③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公平问题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经历了从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片面强调公平;到“克服平均主义,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使我们党和政府对公平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有条件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从“神一”到“神七”,再到“天宫一号”“神九”,每一次的发射都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每一次空间实验都有新的收获。这说明  

    A.实践不断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B.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C.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曾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下列对真理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条件性 ③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C.真理是客观的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6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思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这体现了(  )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