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政治 >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9)1

2007年7月1日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启动。这是一项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组织领导到位,是这次调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这说明   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③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④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  

发布时间:2021-05-10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这体现了:

    A.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

    B.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

    C.实践活动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2007年2月2 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类活动“很可能”即至少有90%约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2001年IPCC发布的第三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对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使用的词语是“可能”(即表示66%的可能性),从“可能”到“很可能”的变化对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

    B.任何认识都具有不确定性

    C.人类逐渐认识到自身活动的作用

    D.人类应该重视自身活动的影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其意是指

    A.实践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

    B.实践总是有特定的目的

    C.实践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D.实践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体现了    (    )   ①事物的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②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人们在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和规律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人制造使用工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2009年9月1日,在全国中小学开学之际,教育部要求教育部门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书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表明 ①认识来自于亲身实践 ②必须反 对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对待书本知识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要坚持用辩证否定观对待书本知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在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海地、智利在不到一个半月时间内相继发生大地震,人们对地震防不胜防,无法准确得知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这说明

    A.自然是强大的,人类是渺小的

    B.人的认识能力既无限又有限

    C.有些自然现象无规律可循

    D.地震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列古训中与其他三项蕴涵的哲学道理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B.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C.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D.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