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启动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普查能掌握准确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情况,从而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定期开展人口普查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客观规律 ②运动是绝对的,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发布时间:2021-05-08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片断,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转基因技术就是将已知功能性状的对人类有益的基因,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转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受体生物在原有遗传特性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特性,生产新的产品。这表明 ①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②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③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④科学实验能提高人们物质生产活动的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据专家估算,如今每年大概有20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和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由此导致全球出现酸雨、自然灾害等异常气候。人类不是气候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人与气候的关系是互动的,因此也应该是友好的。这从哲学上来说: ①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②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自然、对周围环境的认识③违背规律客观性,就会受到规律惩罚④虽然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但还不能摆脱大自然的束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钱学森先生曾在其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上先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终的)。这是因为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③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④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10年海地和智利发生的地震引发了当地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人的认识虽是无限的但又是有限的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无规律可循的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6月18日下午5时32分,美国宇航局两个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标志着美国“重返月球”战略计划迈出重要一步。这将为美国下一步载人探月以及探索太阳系提供重要数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②科学是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③科学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④科学的发展必将使人们穷尽宇宙的奥秘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盲目施肥反而产量不高。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的目的是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③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④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说:“恰如大航海时代航海家的探索导致了新世界的发现,中国的太空探索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一步步地把普通人的眼睛引向宇宙深处。”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B.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列观点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④知是行之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深深扎根于当代中国的沃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引下,我们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据此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
A.科学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B.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C.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