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研究的意义
我国国债市场现在却处于分割状态,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在交易机制、交易主体和交易品种发面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种分割状态对于我国有效的统一的利率期限结构形成是否还存在阻碍?跨市场国债品种的增多对于这种分割有无改善?本文将以我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数据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和跨市场国债的收益率曲线,研究两债券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差异,并对我国国债市场进一步改革提出建议。
二、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两场分割是在1997年产生的,所以,1997年之前没有这类问题。实际上,一直到2002年,业界学者关注国债市场问题的侧重点大多都在发行利率上,认为国债利率的地位及其确定依据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国际惯例以及市场经济要求上,只是银行利率以及市场利率的从属利率,且利率偏高,高于同期存款利率,我国国债发行利率是以银行存款利率为参考标准,并比其高出1到2个百分点。使得政府债务筹集成本加大,财政负担加重。如吴曙明(1997)《关于国债利率成为基准利率的思考》、傅泽平(2000)《对现行国债利率问题的思考》、张海星(2002)《国债利率基准化与市场化探析》。提出的解决思路也多为完善一级自营商制度和招标承销制度。
直到2002年后,关于建立同一国债市场的论点才被陆续提出。张帅(2003)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基准利率的选择-对采用短期国债利率的分析》中指出:"尽管管理层与投资者都急于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债市场,但在实践中,中国国债市场的改革进程无法、也不可能脱离中国金融改革乃至整个中国改革的步骤,独自获得超前的进展,所以,各个市场的逐步整合是实现利率市场化、发挥短期利率杠杆作用的必经之路。"并且提出应当通过整合国债市场、扩大短期国债发行规模并增加国债上市交易品种来完善国债利率结构。使之向着成为基准利率的目标迈进。
温彬(2004)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研究 》中也说道目前,我国的国债回购市场还处于分割状态,银行间国债回购市场、证交所的国债回购市场以及其他场外国债回购市场差别大、关联度小,应逐步统一这些市场,使其利率反映整个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认为债券二级市场期限结构不尽合理,难以成为基准利率,只有能够完善期限结构,债券现券交易市场的利率才能发挥官方利率与市场利率的传导器作用。
徐小华(2007)在《中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研究》中基于两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等分析方法,对两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风险值进行了比较和实证研究,得出两债券市场风险值具有明显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促进债券市场统一的建议。
近期不少学者如李和锋(2007)、伍鹤(2007)、陈震(2009)都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将从我国国债市场两场分割的现状及特点出发,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拟合,特别是要包括跨市场国债在内,并将不同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对比,探讨我国两场分割的特点对于形成统一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大小,以及跨市场国债能否对于连接两场产生积极作用。并根据结论对如何继续完善我国国债市场和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文将采用三次样条差值函数作为拟合我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模型,使用Matlab软件编写三次样条差值函数程序,并代入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分别得出两场国债收益率曲线。
四、实证研究
(一)三次样条差值函数模型
三次样条差值函数的程序设计:
在Matlab环境下根据上述算法步骤进行编程,源程序如下:
function [ ]=spline3(X,Y,dY,x0,m)
N=size(X,2);s0=dY(1);sN=dY(2);interval=0.025;disp('x0为插值点')
x0;h=zeros(1,N-1);for i=1:N-1 h(1,i)=X(i+1)-X(i); end
d(1,1)=6*((Y(1,2)-Y(1,1))/h(1,1)-s0)/h(1,1);
d(N,1)=6*(sN-(Y(1,N)-Y(1,N-1))/h(1,N-1))/h(1,N-1);
for i=2:N-1;d(i,1)=6*((Y(1,i+1)-Y(1,i))/h(1,i)-(Y(1,i)-Y(1,i-1))
/h(1,i-1))/(h(1,i)+h(1,i-1));end
mu=zeros(1,N-1);md=zeros(1,N-1);md(1,N-1)=1;mu(1,1)=1;
for i=1:N-2
u=h(1,i+1)/(h(1,i)+h(1,i+1));mu(1,i+1)=u;md(1,i)=1-u;end
p(1,1)=2;q(1,1)=mu(1,1)/2;for i=2:N-1
p(1,i)=2-md(1,i-1)*q(1,i-1);q(1,i)=mu(1,i)/p(1,i);end
p(1,N)=2-md(1,N-1)*q(1,N-1);y=zeros(1,N);y(1,1)=d(1)/2;
for i=2:N y(1,i)=(d(i)-md(1,i-1)*y(1,i-1))/p(1,i); end
x=zeros(1,N);x(1,N)=y(1,N);
for i=N-1:-1:1 x(1,i)=y(1,i)-q(1,i)*x(1,i+1);end
fprintf ('M为三对角方程的解\n'); M=x;fprintf ('\n');syms t;
digits (m);for i=1:N-1
pp(i)=M(i)*(X(i+1)-t)^3/(6*h(i))+M(i+1)*(t-X(i))^3
/(6*h(i))+(Y(i)-M(i)*h(i)^2/6)*(X(i+1)-t)/h(i)+
(Y(i+1)-M(i+1)*h(i)^2/6)*(t-X(i))/h(i);
pp(i)=simplify(pp(i));coeff=sym2poly(pp(i));
if length(coeff)~=4
tt=coeff(1:3);coeff(1:4)=0; coeff(2:4)=tt; end
if x0>X(i)&x0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