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是研究辛亥革命以来追求并建设现代化过程中经济理念、理论与学说、学派及产生、发展、完善的条件、过程、特点和规律性的一门学科,简单说就是研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的老百姓追求过好日子的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国化的具体形式;是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的基本实践与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政治经济学国别化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国学的经济理论部分。
2014年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导释》(以下简称《导释》)是王毅武教授的最新力作。作者王毅武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他创建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新学科并建立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导释》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新认识与再阐述,是作者最新的一本系统的专业性、学术性著作,该书创作的时间近30年,计57万余字,书中有不少理念与见解在学术界首次提出或说明,并得到各方关注。
一、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导释的创建过程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实质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延伸与发展,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现代部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具有开拓意义的,它不仅填补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也为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1987年在陈岱孙、何炼成、吴光辉等多位知名经济学家的支持和指导下,由王毅武教授主编,青海社科院、武汉大学、河北大学等21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青年教师联合攻关、合作完成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简编》于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编写历经四年,出版后获得学术界的一致好评。
1998-1993年,作者先后出版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丛书》(青海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人民出版社,分3年出版),这些专著分别从不同角度拓展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独创性、科学性地对计划与市场的相互关系做了论述;还重点研究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11位领导人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系列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经济理论首开先河。
1997年,王毅武教授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主编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系列研究》(共8册,南方出版社),解开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系统研究的新篇章。而后2004年又出版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探索》(香港新风出版社),该书收入专题性论文31篇,计30余万字,初步阐述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学科建设、专题研究及人物评论等内容。2010年,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探索》的姊妹篇--《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研究》较《探索》来说,充实了内容、更新了学术观点,使得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与透彻。
从1984年开拓"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算起,作者从事"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已整整三十年。《导释》的出版就意味着学科架构及主要内容基本确立,科学建设的主要问题也基本解决,今后对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研究就转向丰富、深化、完善和提升等使之更臻科学的方向。
二、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导释的内容配置
《导释》一书从结构上看,分为三个部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背景与平台、架构与要素、专论与趋向。
1、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背景与平台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是经济与历史相融合的学科,因此学科背景和研究现状的梳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现代部分,但也是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滋生出来的,传统文化孕育着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也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精神。《导释》中提到辛亥革命推翻了260多年的清朝专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之后,发展的矛盾由稳定的封建经济转变为谋求资本主义经济,这使后期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因此把辛亥革命确定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上限就有了必然性。经济理论的发展研究首先取决于对客观环境与实际情况的把握,阐述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国情基础是深入研究该学科的重要理论前提,概括其基本情况、特征、变化及其趋势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等,都是研究中国现代经济理论需要探寻的背景及前提。
2、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架构与要素
每一门学科都会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作为一个"新生儿",不仅在研究对象上与其他学科不同,在学科任务、研究方法、时期划分、逻辑架构、理论主线、核心范畴等要素方面也有自己独到之处。作者认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上限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研究对象是1911年以来关于富民强国的经济观点、理论与学说;其任务是研究中国经济理论在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系统概括、总结近百年的奋斗历程;而研究方法则采用了独特的过程法及评论法等。了解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架构与要素,是把握这门学科的框架及方向的前提,对于概括和总结这门富有革命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学科有重要意义。
3、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专论与趋向
王毅武教授概括性地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总结为"七大理论"。首先,将新民主主义理论归纳为三方面:对旧中国社会经济制度的认识及对非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批判;对根据地、解放区及建设与发展的理论分析与概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预测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条件、过程、方法、步骤的理论;其次,对国情与发展阶段理论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重大影响的一切有利和不利的现实因素,特别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其变化;再者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理论与农业现代化理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1992年"三农"问题还未提出时,作者就在其论文中表明:在中国农业工业化过程中,"三农"问题举足轻重,必须放置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三农"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依然是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农业工业化过程中的具体化;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理论这一章中作者谈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重大成就,就实践层面考虑,是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理论层面考察,是邓小平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以及市场导向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理念、新认识。开放实际上是改革的内容、过程与体现。改革促进开放,开放倒逼改革。而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与发展,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主体内容在新时期发展与完善的新成果,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理论升华与结晶。除此之外,市场经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形式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已成为世界各国资源配置的主体方式,也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形式。最后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的新概括,是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是在切实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必然产物与战略指南。
三、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导释的创新及意义
每一个学科都具有其特殊的学术逻辑与学术特点,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研究亦是如此。理论主线、核心范畴、研究方法等都是王毅武教授在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中独创的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市场与计划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止,王毅武教授清晰地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定义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理论主线。他从价值规律的双重规定性出发,从价值决定于价值实现的角度解释了计划于市场之间的关系,理论主线的提出,富有学术创新性与开拓性,实践证明既是准确的,也是有理论性与预见性的。同时,核心范畴这一概念也创造性地被提出,核心范畴是指既能够客观反映某一理论体系概念链条的本质联系,又能够科学体现决定这一理论体系的现实过程、特征及其趋势的基本的理论概括。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概念链条以及核心范畴对我们的启示,可以逻辑地将"现代化"确立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核心范畴,因为这既能够揭示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方式与实质,又能够揭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方向,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与特征。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又一大特色便是研究方法的创新,作者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种基础方法上,独创了过程法与评论法,并将其概括为:"论从史出、人从论出、史论结合、重在发展"这十六个字。这些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对具体的经济观点和思想作比较,能够把握其发展变化、揭示其联系与差异,了解其由来和发展,对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研究意义重大。
研究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有助于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还为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撑。一本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实际上就是"中国形式和中国风格"的实际体现,也是"中国理论和中国声音"的确切表达。特别是十八大报告后,再次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强调要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恰恰是理论自信的表现,其内容就是说明并论证中国追求与实现现代化的客观性、合理性、科学性与实践性。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与十八大报告高度的一致,更加证明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导释》是值得读、值得品、值得研究的一本好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是值得学、值得钻、值得探索的一门好学科。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