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教育类论文】扬起语文阅读教学的风帆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2-26 23:00:20

 语文教学改革犹如一缕春风吹过我的心田,我认识到我们的阅读教学有些狭隘,只注重了课内阅读,忽视了课外阅读;注重了基础知识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如今,课改的大潮已经掀起,更激起了我心中的那份渴望,为了让学生在大语文活动中崭露头角,自我发展,我更注重了阅读教学。 
   
  一.师生共同荡起语文课堂的"双浆"。 
   
  1.立足于课本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会发挥主体作用。为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灵活运用教法为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落难的王子》这一课时,我把学生扮演成王子,通过落难前后不同时期王子的表现,生动形象的塑造了王子的形象,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同时使学生受到很深的启迪,思想上受到很大的教育。此外,我还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亲自画一画,做一做,看一看,演一演,想一想等,积极参与,主动获知,避免"千课一面"的形式,从而形成生动活泼、有情有趣的学习气氛,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2.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古人也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因此,课堂教学中,我力求通过课文讲读让学生掌握阅读规律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并能进行行之有效的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通常采用的学法指导有:紧扣教材特点,指点学法;教师典范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等。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摸索出规律,并运用于阅读实践,使学生理解问题的思路不断拓宽。 
   
  二.让学生走出课本,漫游外面"精彩的世界"。 
   
  1.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我认为:课内教学是关键,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扩展,课内指导方法,带动课外;课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又促进课内的提高,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更全面。由此,我努力做好课内外的迁移、衔接工作,做学生阅读的"搭桥人"。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后,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人物的相关故事及情节并及时交流,使学生既对人物形象有所了解,又对小说的主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既学到了课本知识,又扩大了知识领域。 
  2.课下拓展,推荐阅读材料。 
  拓展是课内的延伸,我的宗旨是:紧扣课标,合理选择阅读材料,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在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学习课本外,还多给学生留一些空间,让他们自由阅读课外书籍,积累丰富语文知识,学会举一反三,厚积薄发。但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学生闲暇时间较少,于是我建议他们读那些语言文字隽永、思想深 
  刻、内容通俗、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经典文章或著作。 
   
  三.鼓励课堂"节外生枝",提倡学生给老师出"难题"。 
   
  阅读,本身就是读者和文本的对话。通过阅读,让学生真正与作者广泛对话交流,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作品的认识不尽相同而产生分歧,有的甚至观点相反。"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在教学中遵循这一规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教学《孔乙己》时,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有的人(如蒲松龄)在封建社会仕途不顺仍可以放下架子用笔写文章来控诉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危害而孔乙己却不能呢?其遭遇的根源到底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还是自身的因素呢?可见,学生通过学习思维进行发散,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我肯定并鼓励了学生的这一做法:大胆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向课本、教师挑战。这样的课堂犹如蓝色的海洋,学生的问题也似雪白的浪花,此起彼伏,使阅读教学真正体现个性化。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