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关于文化经济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8-17 11:09:16

 "文化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时代命题和战略构想,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互相渗透、共同促进的社会现象,即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及一体化特征。然而,由于文化概念本身的纷繁复杂性,我国学术界始终没有形成比较统一或者相对较有影响的关于文化经济本质属性的界定。国外研究文化经济"形成了边界清晰的两种学科方向--以文化艺术产业、文化商品和文化市场为研究对象的'狭义文化经济学'和以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广义文化经济学'"。戢国学者没有对文化经济学本身进行狭义与广义的区分,在"文化经济"的相关理论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前提下,就将文化经济作为当前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称其为文化经济时代。因此,有必要继续深入探讨文化经济的有关理论问题,进一步分析文化经济的概念、特征和价值,从而有效地指导和引领实践。

  一、在文化精神和经济理念边缘的文化经济的内涵阐释
  文化概念的界定是确立建基于文化概念基础上的文化经济概念的前提。文化范畴是一个非常宽泛,理解很不一致的概念。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鲁柯亨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一书中列举的西方文化史上关于文化的概念就达164种。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学术立场和人生旨趣的差异,人们在不同的语境,在不同的用意下使用文化概念。英国人类学创始人泰勒把文化归纳为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他理解的文化或文明即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泰勒关于文化的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促使以后的学者从不同领域运用不同方法对文化综合体进行研究。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用诗化的语言描述了文化的兴衰,把文化看作一种活生生的有机体。塞缪尔·亨廷顿也赞同这种狭义的文化范畴,他在《文化的重要作用》一书中讨论文化的作用时,就承认文化的这种多种含义,"它常常用来指一个社会的知识、音乐、艺术和文学成品,即社会的'高文化'。我们是从纯主观的角度界定文化的含义,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我国学者胡适把文化定义为"人们生活的方式",而梁漱溟称为"生活的样法"。面对纷繁复杂、莫衷一是的文化定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时必须对其加以界定。一种相对客观的分法是从广义、中义和狭义三个方面来区分。"狭义文化指文化艺术向社会提供的精神财富,包括文化、艺术、出版、文物保护、图书馆、群众文化、新闻、文化艺术经纪与代理、广播、电视、电影业等向社会提供的文化财富。'中义'文化可指一切意识形态部门及其派生部门,包括文化艺术、娱乐、教育、科学研究部门提供的精神文化财富。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称。"广义文化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等同于人类的一切创造。因此,政治、经济、军事等这些人们的创造自然属于广义文化范畴。据此,建基于文化概念基础上的文化经济自然也就没有意义。所以,文化经济中的文化是指狭义和中义范畴的文化,基本上属于软的东西。
  在确定文化的内涵以后,大体上可以给文化经济下一个定义:以精神生产为基础,以文化产业为主要载体,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新型经济。这一定义中有三个核心部分,即精神生产、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具体而言:
  一是精神生产。关于精神生产的本质,马克思认为精神生产是"关于意识的生产",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和实践形式。其具体内容根据社会意识的不同层次分为两个部分:"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和"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诸种社会意识形式的生产。后来在《巴枯宁一书摘要》中把语言、文化、技术能力等归人"精神方面的生产力"。由于人的需要的丰富性,生产的某种新的方式和生产的某种对象就会产生,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精神生产称之为"特殊生产",指出:"宗教、家庭、国家、法律、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就是说,文化作为不同于一般生产的某种特殊生产,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它是在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定条件下产生出来的,并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是整个社会生产中的一部分。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人借助生产资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技术和思维能力,在与劳动对象的结合中进行的,文化作为精神生产活动也是一种生产。马克思还提出了"精神生产资料",在这里把文化现象视为生产现象,已经蕴涵了精神生产力的概念。精神生产作为发展文化经济的首要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如果说文化产品的外在技术载体可以短时间引进和提高的话,那么文化产品内在的思想含量、价值诉求和格调志趣则是一个民族国家国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深层体现。世界头号版权产业强国美国可以说是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但是在输出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却远远领先包括中国在内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文明古国。因为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美国的文化企业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创造能力,利用各国的文化资源反映所谓的"美国精神",好莱坞卖座电影《功夫熊猫》就是这样的范例。
  二是文化产业。1947年,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与霍克海姆合著出版了《启蒙的辩证法》一书,首次提出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文化产业"的概念。至此,"文化"与"产业"的联姻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1992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运用了"文化产业"的说法。1998年,文化部增设了文化产业司,这说明文化产业得到国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正式认可并确立在相关政策的有效管理体系之中。文化产业是对文化资源进行精神再生产,将物化的各种文化产品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服务进入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产业部门。主要包括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文化演出场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群众文化服务、文化研究、文化社团等。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所包含的门类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的界线不是绝对分明的。在文化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各行各业利用的文化资源不断增加,因而都具有了某些文化产业的特征。比如随着信息服务平台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包括现代企业在内的各行业就都具有了信息产业的特征。
  三是文化产品。消费者在文化经济时代最终消费的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文化服务本质上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因为它是精神生产的物化形态,具有物质属性和精神文化属性,"思想感情或精神属性才是它的本质属性"。文化产品的功能在于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无论是教育、审美还是娱乐。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会影响消费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对于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亟待突破传统经济形态的新文化经济的基本特征
  文化经济本质的特殊性决定文化经济特征表现的特殊性,亟待新的经济理论对其进行合理解释。文化经济反映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解决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对提升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
  一是文化经济是创新性经济。文化经济的基础是精神性生产,精神生产以创新性为本质属性。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创新性的特征。文化经济的本质在于创造者运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和科学技术成果无限地创造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于永无休止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境界。包括电影、音乐、绘画、雕塑等文化经济形式如果想获得社会效益(成为伟大作品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提供精神营养)和经济效益(创作者、出版发行方等各方获益),就一定要在选取新颖题材、表现视觉独特、表现手段丰富和表达思想深刻能够反映现时代人们内心的需要和渴求方面下功夫,做到有创新、有创意、有特色。无论是思想内容、组织结构或者是传播方式和手段都表现出创新性。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更多人便于接受各种文化产品,同时也作为时尚符号吸引更多人参与和体验。文化产业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被称为"创意产业",由此可见,创意、创新对于文化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文化经济是绿色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奉行的发展理念。传统的经济模式无论是农业经济还是工业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资源性经济。资源性经济的发展模式依赖于土地、工业资源消耗和资本的投入实现经济效益,也就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城市和工业规模的扩大,那种过分依赖土地、矿产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模式终究难以为继,造成了人类生态环境破坏,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这种资源的刚性制约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迫切要求经济发展利用可再生、绿色、清洁能源。文化资源恰恰是可重复利用,永不枯竭的活的资源。文化经济可以突破传统经济模式由于资源、环境压力所带来的发展极限,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发展文化经济不以自然资源的利用与掠夺为代价,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所以,法国前文化部部长朗哥曾经说过:"文化是明天的经济。"
  三是文化经济是非物质性的符号经济。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深度融合成为一种显著趋势。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人们选择商品普遍遵循的原则为"物美价廉",在考虑同等使用价值时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主要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市场经济时期,物质商品中渗透了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性因素,商品的结构功能、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到广告营销各个环节无不渗透文化的因素,符号体系和视觉形象的生产对于控制和操纵消费趣味和消费时尚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符号价值被认为是继商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后的第三种价值。人们在选购时不仅考虑物品本身具有的内涵,更重要的是选择商品所代表的符号价值。商品生产商利用电视、杂志、网络等一切营销渠道所塑造的代表一个人的声望、权力和品位的商品,经过长时间甚至上百年的文化积淀,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忠实顾客群体,品牌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并逐渐使特定消费者形成消费习惯,注重选择商品所标榜的阶层、身份、风格符号。"一个品牌代表一个阶层,体现一种心理,在西方,消费者对名牌品位的要求相当严格,拥有一套皇家道尔顿瓷器就是高贵、高尚的象征。"劳斯莱斯汽车所代表的贵族气派和精湛品质是打动消费者的关键因素。即使是内容相差无几的商品,世界知名品牌与一般品牌的差价可能达到几十倍。在消费文化的广泛传播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富裕起来的新贵阶层,过度追求知名品牌,就是对其品牌精神的认同,对其品牌所宣扬的浪漫、高贵、典雅的身份认同。
  四是文化经济具有高生产成本、低复制成本的特征。文化产品的精神生产属性决定了其产品性质是智力高投入,大部分文化产品都具有高生产成本和低复制成本的特征。比如科技含量非常高的一套操作系统面世,需要无数科研工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很有可能没有成功。即使研发出来最终效益如何也还要经过市场检验。一部人文社科著作,可以是作者苦心研究10年、20年或终其一生的研究成果,凝结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和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对于其个人来说,成本无疑是巨大的,但其作品一旦产生,其复制成本却相对低廉,而且其价值不以其耗费个人劳动时间为准,经济价值要经过市场检验,其定价取决于物质载体的成本,社会效益则只能通过历史来检验。"一个电子计算机网络上传播的文化产品的复制品的质量与第一个产品是完全相同的,它的使用价值是完全相同的,复制一次,它的销售收入就增加一倍。"文化经济的这种成本特殊性一方面使消费者几乎不花费特定的成本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同时也有利于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积极投身于研制高科技、高文化产品,一旦成功将获得十分可观的效益。
  五是文化经济兼有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文化经济是在回答文化何以成为经济现实这一总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一切文化事务作为为国家政治、经济服务的工具统一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政府作为唯一的投入者,也由其平均分配文化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大部分文化资源可以交由市场进行产业化运作,这部分被称为文化产业。将少部分与意识形态紧密相关的以及文化公共服务产品的基础设施划归文化事业。文化的产业化过程则是赋予文化以商品属性,由市场决定其价值。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文化经济具有经济属性和精神属性。文化产品承载的"非物质性"会对消费者个人的思想行为和精神消费产生持久的影响力。任何文化产品必然浸润着创作主体的情感、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因此,便具有了意识形态属性。由于文化产品具有市场和精神双重属性,这就要求必须处理好两者关系。文化产品精神属性要求文化产品应该帮助人们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使社会主流文化能够反映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念。而文化产品市场属性本能要求产品迎合大众口味,具有文化休闲娱乐性。但是,如果过度市场化,甚至单纯追求感官刺激,就会导致文化市场畸形发展。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