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初中数学课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强的学科,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数学课是比较容易开展新课程改革、推行生态课的一门学科。如何在数学课中推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生态教学?笔者认为,数学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思维,在教学中主动担任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的学习模式。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间相互合作交流,这三个环节就是一堂成功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生态数学教学课。那么如何在数学课中实施生态教学,推行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模式呢?
一、"探究与合作"教学要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新课程改革十多年,到底取得了成效,教师真的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吗?根据笔者在教学一线的观察发现,答案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很多老师却断章取义地理解为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就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结果,探究式学习变成了学生发呆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变成了学生借机相互聊天。几天下来,老师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对,自然而然地又走回到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还有的老师总是不敢、不放心放手给学生探究与合作,思想总是转不过弯,从心底拒绝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模式,导致了老师根本不进行新课程改革,只是学校和上级需要听课时,老师才勉强用新课程改革模式的花架子应付听课。这几乎成为了绝大多数老师的通病,即应付听课,就使用新课程模式,听课结束后,回归原点。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新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呢?首先,教师走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新课程改革的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这是表面的,实际上不管什么教学模式都还得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放任学生自学,而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研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不是说要走老路,要搞师传生受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是指整个教学活动要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为中心。科学合理的教师组织引导是学生顺利有序、高效率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前提。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师组织引导,那么就谈不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会使教学变得一团糟。这也是很多老师开展新课程改革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即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引导。因此,老师的组织引导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事实上,生态的探究合作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数学学科和其他理科学科一样,突出技能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学习来解决实际的计算或是证明问题。因此,数学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何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首先源于教师对所要教授的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形成有组织性、有可操作性的导学案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三、合作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些难以自主探究、独立完成的问题时,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模式。合作学习在一些老师的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两个极端。一是老师因为害怕学生在课堂上讲话,而禁止学生合作学习;二是一些老师滥用合作学习。没有合作学习,打不开学生的思路,容易造成闭门造车的学习僵硬模式。而滥用合作学习则会浪费时间,使学生形成依赖性不善于独立思考等弊端,而且学生还会借机乱话扰乱课堂。
提倡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经过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分组合作。在数学课堂中倡导合作学习,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合理搭配,以促进合作探究的实效性。结合初中学生和数学学科的特点,通常可以采用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与任务为中心的任务组合两种形式。在教学中究竟使用哪一种,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一起合作交流、练习,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作为自主探究学习的补充,应根据实际需要展开,切忌滥用,也切忌不用。一般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多样性、开放性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些。
四、探究合作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归纳总结指导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但是作为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如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小组的合作交流后,老师应及时地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更好更科学合理地进行探究合作学习。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