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据一些一线老师反映,有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渐感觉厌烦和冷漠,更有些学生认为数学知识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加减乘除外,在现实生活中并无很大用处,在他们的想法中,单调、枯燥几乎承载了数学的全部,数学学科只是那些冷冰冰的公式和枯燥无味的数学符号的统一体,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不到任何快乐和享受。这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反思数学教学的价值,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数学文化的价值有较深刻的认识与思考,并努力使课堂的数学教学凸现出其文化韵味,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数学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门知识体系、一种科学语言、一种技术工具,而且是一种思想方法,一种理性化的思维范式和认识模式,一种具有新的美学纬度的精神空间,一种充满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化境界。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的数学,要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其应用的过程,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而其中"数学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则是"数学文化"的核心。如何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文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来思考:
一、形式活跃化,让学生热爱数学
仅有传统数学教学式的"系统学习"方式已远远不够,不可否认,这是一种高效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但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知识经济社会,把学生从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中解放出来,让儿童在动手、动口、动脑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已成为必然。如以下形式的教学形式就有助于数学教学传播数学文化:巧编数学小故事,运用数学趣味知识,设计数学谜语,记录数学日记,承办数学小报,撰写数学小论文,遨游数学名题,浸润数学趣题,品味数学家的故事,开展数学小课题。举数学小课题这个例子来说,如二年级的"我们去春游"小课题的研究,综合了活动策划、购买物品、购票策略等等,在这过程中就要涉及到加减乘除的知识;再如,"今天我当家"这个小课题,可以让学生体验一天中的买菜、烧饭等活动的统筹安排,学生在其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克、千克、秤的知识就有了了解,还有"包装的问题""我爱学校""塑料袋的危害"等小课题,都可以窥其背后所包含的"文化"。
二、氛围情感化,让学生亲近数学
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有利于师生、生生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使学习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亢奋、高效的状态。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所以这应是小学课堂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在教学时常常为其创设一个平等尊重的氛围。对于一些较难的题目,我试着让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回答,而一些比较普通的题目则让比较一般的或者是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通过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努力做到课堂有三声:笑声、惊讶声、赞美声,让学生逐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有什么你还不明白的""你还有其他想法吗",通过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敢于抒发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获得内心的充实。试问充分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用"亲和力"为学生铺织一堂情感化的数学课堂,学生怎能不被激起学习的热情,怎能没有积极的情绪体现呢?这必然会让学生丢弃心理恐惧的包袱,真正去感受数学的内在美。(下转47页)
(上接45页)
三、主体实践化,让学生体验数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让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如我让学生设计数学小报,数学小报作为数学文化的一种载体,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份色香味俱全的"数学大餐"。为了创办出一张张迷人的报纸,学生必须广采博闻、版面设计、美工誊写、筛选稿件、征集意见,在办报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又使得学生在美术、写作、书法等方面的技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为了能使小报吸引更多的读者亲近数学、热爱数学,小报内容就必须充实,其中"五性"(针对性、指导性、形象性、趣味性、实践性)和"三化"(栏目内容要做到语言形象化、道理故事化、知识趣味化)就成了报纸的目标和要求,这也对小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良好的班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细致认真的检查校阅,就孕育在这一张张小小的报纸背后,使得学生们增加了数学知识,陶冶了情操,得到了一种文化上的艺术享受。
数学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数学课堂文化,让孩子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地调动,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喜欢用数学,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