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概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小儿发病率高,经呼吸道传播。
临床以起病急、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重者可留有后遗症或死亡。
>>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
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
该病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季节为主。以6个月到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临床表现
潜伏期1~10天,平均2~3天。临床症状轻重悬殊,可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性败血症型四种类型。
一、普通型——最常见,占90%左右,可分为3期。
1.呼吸道感染期(前驱期):传染性最强。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约持续1~2天。
2.败血症期:多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等毒血症状。70%~90%患者有皮疹,先为玫瑰疹,迅速发展为瘀点瘀斑,1~2mm至1~2cm大小,渐成为暗紫色大疱坏死。皮肤黏膜瘀点瘀斑为本期特征性表现。皮疹多呈圆形,指压不褪色,以躯干常见。病情危重者瘀点、瘀斑迅速增多、融合,中央呈紫黑色坏死形态,愈后可留瘢痕。
3.脑膜炎期:多数败血症患者于发病24小时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高热不退、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惊厥、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婴幼儿常表现为拒奶、惊叫、双眼凝视和前囟隆起。
二、暴发型——较少见,凶险、病死率高。临床又分为3种类型。
1.休克型: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以高热、呕吐、惊厥起病。患儿于短时间内出现全身皮肤、黏膜广泛瘀点和瘀斑,并迅速扩大融合。随后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末端厥冷、发绀、皮肤发花,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2.脑膜炎型:多见于年长儿,发病急,除高热、皮肤瘀斑外,脑实质损害临床表现明显,出现一系列颅内压增高症状,剧烈头痛、极度烦躁,反复呕吐,频繁惊厥,肌张力增高;嗜睡,并迅速进入昏迷状态,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3.混合型:以上两型临床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
三、轻型——多见于临床后期,低热、细小出血点,轻度头痛或呕吐。
四、慢性败血症型——罕见,多见于成人。以间歇发热、皮疹、关节疼痛为特征。
责编:赵紫雯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