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抗菌药物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机体对致病菌的防御能力较差,患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时,病情进展快,常迅速恶化,如用药不及时,易贻误治疗时机,应及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不能过多观望等待。另一方面,新生儿体内正常菌群含量较少,容易发生菌群失调而影响免疫功能,因此不宜应用抗菌药物作为预防用药,以免致病菌在体内大量繁殖而致病。
胎儿可经胎盘自母体获得部分IgG,新生儿血清IgG水平较高,因此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机会较少,而革兰氏阴性杆菌和耐药葡萄糖菌感染机会较多。在病原菌不明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针对这两种细菌联合应用有效抗生素,新生儿早期或为围产期感染时,常同时合并厌氧菌感染,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考虑到这点。通常临床上对病原菌不明的新生儿感染选用氨苄青霉素,病情较重者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应用。新生儿期抗菌药物应用通常以每千克体重每次剂量计算,生后7天内由于肾功能不完善,排泄功能差,药物半衰期长。每日给2次量便可,7天后改为每日3次即每隔8小时给1次药。抗菌药物一般经静脉途径给药,病情较重时尤应如此,病情好转至恢复期时,方可改为肌注或口服。
二、葡萄糖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肝糖原储备少,易发生低血糖。对症状性低血糖的治疗通常葡萄糖的用量首次剂量为0.5g/kg,即25%葡萄糖2ml/kg。此突击量常可引起明显的高血糖。高血糖可引起渗透性利尿和脱水,增加小早产儿死亡率,在胰岛素功能亢进的婴儿还可引起反跳性低血糖。最近有人提出葡萄糖小突击量疗法,即200mg/kg,以10%葡萄糖溶液在1分钟内静脉注入,用药后4分钟内,血浆葡萄糖浓度在2.9~5.4mmol/L(53~97mg/dl)之间,不致产生高血糖又迅速纠正了低血糖。维持量葡萄糖输入速度为8mg/(kg·min),是根据新生儿内源性葡萄糖生成速度为2.5~8.0mg/(kg·min)而定的。如果输入速度明显超过此值,将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抑制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在停止输液后出现反跳性低血糖。此时治疗措施是降低和减少葡萄糖输入的速度和量,若再继续增加葡萄糖输入量,可使低血糖更严重。
三、高渗药物高渗药物系指新生儿临床常用的具有高渗透压性的药物,如20%甘露醇、5%碳酸氢钠、25%葡萄糖等,此类药物如迅速大量静脉注入时,可使血浆渗透压陡然升高。血浆葡萄糖浓度增加1mmol/L(20mg/dl)时,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1mOsm/kg。当脑组织细胞外液和脑脊液的渗透压较血浆渗透压低5~6mOsm/kg时,就可引起脑细胞皱缩和毛细血管扩张,并可诱发早产儿颅内出血。
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理论上要求血浆渗透压的增高在4小时内绝不可超过25mOsm/kg。临床上对各种高渗药物应用于新生儿均有严格限制:应用甘露醇降低新生儿颅内压增高时,早产儿每次剂量为0.25g/kg,足月儿为0.5g/kg,20分钟左右缓慢注入;应用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时至少等量稀释后方可静脉注入,24小时总量不应超过8mEq/kg(5%碳酸氢钠12.8ml/kg),新生儿临床禁用50%葡萄糖,应用25%葡萄糖时必须静脉滴入或稀释后缓慢注入,一次量不应超过0.5g/kg。
四、氨茶碱已广泛用于治疗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和各种代谢紊乱引起的呼吸暂停。新生儿临床采用氨茶碱而不用其他呼吸兴奋药治疗暂停,主要由其特殊的药理作用所决定。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发病机理是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处于抑制状态,呼吸调节出现障碍,对缺氧、CO2潴留、酸碱平衡等化学刺激缺乏反应,对肺牵张反射反应差,传出冲动弱。氨茶碱系甲基嘌呤衍生物,具有多种药物作用,不仅可兴奋各级呼吸中枢,增加其对缺氧、CO2潴留的兴奋性,增加呼吸率和传出冲动,还可增加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扩张支气管平滑肌,以减少气道阻力,增强骨骼肌和膈肌的收缩力,从而使自主呼吸变得更规律和更有力。此外,氨茶碱可增加心率和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血中儿茶酚胺和胰岛素水平,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在新生儿氨茶碱的药代动力学也有其特点,氨茶碱的半衰期在新生儿平均为33.8小时,约为成人的5倍,廓清率为8.6±0.3mg/(kg·h),到6个月时才达到成人水平,分布容积(VD)为0.65~1.03L/kg,也较成人明显增高。氨茶碱含70%~80%的茶碱成分,静脉注射效果最好,肌肉注射局部疼痛且吸收缓慢,肛注有局部刺激性且和口服一样,吸收都不稳定。
临床用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首次剂量为5~6mg/kg,维持量为2~3mg/kg,每隔12小时1次。由于药量很小,必须用1ml注射器准确抽取药液,静脉滴入或稀释后缓慢静注。氨茶碱的有效血药浓度为5~15mg/L,超过20mg/L可出现心动过速,超过50mg/L,临床出现毒不良反应,可见患儿激惹、呕吐,脑血管收缩,血流减慢,甚至出现惊厥,临床应用时一定要严格掌握剂量。
责编:唐章艳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