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招考类其它 > 公务员类行测行测2014年招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

随着电子计算机向微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它的体积大大缩小,成本大大降低,性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技术日益紧密地与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各种信息网络,这些信息网络,是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的形成,是世界高技术发展,特别是电脑和通信发展日益结合的结果。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

发布时间:2024-07-11

A.电子计算机向微型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B.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形成信息网络.

C.信息网络是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D.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

试卷相关题目

  • 1未来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还会上涨,欧美市场资产价格的泡沫还会继续膨胀,但短期调整或上涨速率放慢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对这段文字中“未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指马上、立刻

    B.指不久的将来

    C.指长期趋势

    D.指很久以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纵然有一百个理由为职业“光环”褪色而辩解,更有一万个理由要求这个职业不能踩踏底线。弃守底线,不管是搬出为了生存的经济理由,还是将良知的缺失归咎为体制的束缚,将一切推责给外在的环境,都是对职业伦理的戕害。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体制的束缚是职业伦理受损的主因

    B.职业伦理受损一般源自职业“光环”的褪色

    C.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职业道德底线

    D.弃守底线者总会替自己找借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文学批评中有句老话叫“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论其世。才能知其人其文。接受美学有条重要原则叫“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时,才谈得上理解接受,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时而异。故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A.讨论作品的接受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

    B.不同时期的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C.不同人生阶段对于同一作品的理解也可能不同

    D.讨论作品必须考虑作者所处时代及作者的经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甲:各国的国情和传统不同,但是对于谋杀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实施死刑,至少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公开宣判和执行死刑可以有效地阻止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它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比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肯定大得多,这是社会自我保护的一种必要机制。乙:我不能接受你的见解。因为在我看来,对于十恶不赦的罪犯来说,终身监禁是比死刑更严厉的惩罚,而一般的公民往往以为只有死刑才是严厉的。对上述对话最恰当的评价是(  )。

    A.两人对执行死刑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

    B.两人对产生恶性刑事案件的原因有不同的理解

    C.两人对是否大多数人都接受死刑有不同的理解

    D.两人对什么是最严厉的刑事惩罚有不同的理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宗教是相信和崇拜超自然的神灵的一种世界观.是自然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虚幻和歪曲的反映。它产生于史前社会后期,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了解自然界,幻想以祈祷、祭献等来影响和主宰自然界。自阶级产生以后,剥削阶级竭力支持宗教,借以麻痹人民的斗志,后来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B.描述了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和阶级根源

    C.宗教产生于史前社会,有特定的历史根源

    D.宗教从一产生便为统治者利用.成为其统治工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城市要种树这一点虽说是共识,但种什么树却大有讲究。以穿衣为喻,人都要穿衣,但穿什么衣却有不同选择。有钱人当然主要不为保暖遮羞,而是要体面,要独具风采;钱少的人就不能不量力而行:穷人自然图便宜,过得去就可以了。而对于做衣服的、卖衣服的,当然是经营高档衣服利润高;还有,大户人家、大酒店,即使囊内没钱,奴仆和侍应生也要衣着光鲜,那是主人的面子嘛。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恰当的是(  )。

    A.城市种树,不应该选择高档树种

    B.城市种树,对树种的选择要讲科学

    C.城市种树.不应搞政绩工程

    D.城市种树,在树种选择上应量力而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五一黄金周”从存到废,现在又有不少人士认为应当恢复。就公共决策要求讲,早前“五一黄金周”之所以被废.并非是源于对假日经济好处的不了解,而恰恰是因为其人流的大量流动与环境影响,加上由人满为患所带来的不快乐等诸多原因存在而被取消。应该说,当时取消“五一黄金周”是一种利弊权衡的结果。所以,除非过去取消“五一黄金周”的理由已经消失,或者说其所有的利弊关系已经有了根本变化。否则,如果没有必须具备的民意征求程序,而仅仅只以经济上的好处为理由做出行政决策.那“五一黄金周”一旦真的恢复,劳动者对其就很难做出相应的正面评价。以上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五一黄金周”的存废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

    B.过去取消“五一黄金周”是因为假日经济的弊端显著

    C.评价“五一黄金周”的存废要有权利视角

    D.要想恢复“五一黄金周”.必须有征求民意的过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2,6,11,18,29,(  )

    A.41

    B.48

    C.45

    D.59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1,2,8,64,(  )

    A.1024

    B.1280

    C.512

    D.128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5,9,19,37,75,(  )

    A.79

    B.100

    C.149

    D.150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