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列有关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①表示反应“CO(g)+H2O(g)CO2(g)+H2(g)”中的△H大于0
B.图②可表示反应“3KSCN+FeCl3Fe(SCN)3+3KCl”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图③表示反应“A2(g)+3Br(g)2AB3(g)”的△H小于0
D.图④可表示压强对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且乙的压强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2Y(g) 2Z(g)达到平衡时,有50%的Y转化为Z,且X的转化率为25%,则起始时充入容器中的X和Y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
B.1:1
C.2:3
D.3: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对于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来说,反应后体系的
A.混乱度减少,而能量增加
B.混乱度增大,而能量降低
C.混乱度减少,而能量降低
D.混乱度增大,而能量增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恒温、恒压下,1molA和nmol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amol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1:2
B.起始时刻和达平衡后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相等
C.当V 正(A)=2V 逆(C)时,可断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若起始时放入3molA和3nmolB,则达平衡时生成3amolC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甲、乙、丙、丁各是Na 2CO 3、AgNO 3、HCl、BaCl 2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甲+乙→白色沉淀;甲+丙→白色沉淀;乙+丙→白色沉淀;丙+丁→白色沉淀;乙+丁→无色无味气体;则甲、乙、丙、丁依次是 …( )
A.Na2CO3、HCl、AgNO3、BaCl2
B.BaCl2、Na2CO3、HCl、AgNO3
C.AgNO3、HCl、BaCl2、Na2CO3
D.BaCl2、Na2CO3、AgNO3、HCl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G·H·Hess)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盖斯定律。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以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已知3.6 g碳在6.4 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已知每摩单质碳完全燃烧生成CO 2放出热量为Y kJ,则1mol C与O 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H为( )
A.-Y kJ/mol
B.-(10X-Y) kJ/mol
C.-(5X-0.5Y) kJ/mol
D.+(10X-Y) kJ/mol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N 2(g)+3H 2(g) 2NH 3(g);△H=-92.0KJ·mol -1,将1mol N 2和3mol H 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保持恒温恒压,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 2的转化率为α 1,放出热量为Q 1。若在相同条件下,起始时在该容器中充入2mol NH 3,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H 3的转化率为α 2,吸收热量为Q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Q1+ Q2= 92.0KJ
B.α1+ α2= 1
C.Q1+ Q2= 184.0KJ
D.α1/α2= Q1/ Q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本题列举的四个选项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题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2NO(g)+2CO(g) CO 2(g)+N 2(g),己知该反应速率极慢,570K时平衡常数为1×10 5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或CO
B.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温度
C.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
D.570K时及时抽走CO2、N2,平衡常数将会增大,尾气净化效率更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对于可逆反应:mA(s)+ nB(g)="==" eC(g)+ f D(g),反应过程中,不同温度(T 1、T 2)或不同压强(P 1、P 2)时,反应混合物中B的体积分数[ψ(B)]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假设反应开始时只有A和B):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适宜的催化剂,C的体积分数将增大
B.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是m + n >e + f
C.升高温度,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A的颗粒越小,越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