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化学 > 高考化学电化学练习20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 +2K2FeO4 +8H2O3Zn(OH)2 +2Fe(OH)3 + 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发布时间:2021-09-08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 - 2e-+ 2OH- = Zn(OH)2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 3e-+ 5OH-= FeO42-+ 4H2O

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试卷相关题目

  • 1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中,溶液的体积均为200 mL,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 mol·L-1,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端导线中均通过0.02 mol电子,若不考虑盐的水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产生气体的体积:①>②

    B.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②>①

    C.溶液的pH变化:①增大,②减小

    D.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4e-=2H2O+O2↑;②中阴极:2H++2e-=H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氢离子浓度不会改变的是

    A.NaCl

    B.CuSO4

    C.AgNO3

    D.Na2SO4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用Pt电极电解含有各0.1 mol Cu2+和X3+的溶液,阴极析出固体物质的质量m(g)与溶液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mol)的关系见图所示。则离子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Cu2+>X3+>H+

    B.H+>X3+>Cu2+

    C.X3+>H+>Cu2+

    D.Cu2+>H+>X3+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铁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钢铁腐蚀的正极反应:Fe→Fe3++3e-

    D.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其中加入CuO固体可以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浓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镍氢充电电池(Ni-MH,KOH作为电解液)已经开始用于汽油/电动混合动力汽车上,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如下:Ni(OH)2+MNiOOH+MH (M表示储氢合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负极附近溶液的pH均不变

    B.放电时正极材料为MH,发生氧化反应

    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 + OH--e-=== NiOOH + H2O

    D.放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负极有1mol NiOOH被还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A.NaOH

    B.H2SO4

    C.AgNO3

    D.Na2SO4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某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氯化钠和硫酸,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溶液时,根据反应产物,电解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阴极只析出氢气

    B.阳极先析出氯气后析出氧气

    C.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

    D.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增大,最后pH为7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新科学家》网站报道,科学家通过电解Fe2O3、SiO2、CaO的熔融液(1600℃)制得了铁.下列有关该方法与常规工业冶铁方法相比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得纯度更高的铁

    B.产生副产品氧气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大幅度降低能耗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